
量子物理世界存在“穿墙术”科学家首次观察到量子隧穿效应
在经典物理世界中,从一座大山的这边穿到那边,只能消耗体力翻山越岭。但在量子物理世界里,有一种“穿墙术”存在,这就是量子隧穿效应。奥地利因斯布鲁克大学物理学家首次在实验中观察到了这种效应,这是有史以来观察到的最慢的带电粒子反应。相关研究论文发表在最新一期《自然》杂志上。
在经典物理世界中,从一座大山的这边穿到那边,只能消耗体力翻山越岭。但在量子物理世界里,有一种“穿墙术”存在,这就是量子隧穿效应。奥地利因斯布鲁克大学物理学家首次在实验中观察到了这种效应,这是有史以来观察到的最慢的带电粒子反应。相关研究论文发表在最新一期《自然》杂志上。
量子物理与广义相对论“相看两厌”的局面,几乎是被理论物理学界所公认,而量子引力却在尝试将这二者“调和”。英国《自然》杂志发表的一篇论文首次报道了利用一台量子处理器对全息虫洞进行量子“模拟”。此次演示使用的是谷歌的“悬铃木”(Sycamore)处理器,这一成果代表着人们距离在实验室研究量子引力的目标又近了一步。
固态量子体系是量子技术研究中最具前途的物理系统之一,并且在量子物理基础研究方面也具有重要科学价值。近日,西安交大物理学院量子光学与量子信息团队李蓬勃教授课题组通过开展金刚石NV center电子自旋和纳米机械体系耦合的全量子理论研究,发现并提出了一种全新的理论方案——通过线性调制纳米机械振子的径度系数,可以放大机械模的零点涨落,进而直接增强自旋与声子的耦合强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