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团队在超快极紫外光电子显微镜研制及应用研究中取得重要进展
北京大学物理学院现代光学研究所、人工微结构和介观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极端光学研究创新团队吴成印教授和龚旗煌院士等利用自行研制的超快极紫外光电子显微镜在等离激元纳米结构光电子成像及调控研究中取得重要进展
北京大学物理学院现代光学研究所、人工微结构和介观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极端光学研究创新团队吴成印教授和龚旗煌院士等利用自行研制的超快极紫外光电子显微镜在等离激元纳米结构光电子成像及调控研究中取得重要进展
阿贡国家实验室的研究人员使用超快电子显微镜研究了一种纳米级的现象,这种现象发生在不到几百千万亿分之一秒的时间里。这项研究的见解可能有助于开发新的传感器和量子设备。超快电子显微镜为传感器和量子器件的发展开辟了新的途径。
北京大学第二代微型化双光子显微镜问世,第二代微型化双光子荧光显微镜FHIRM-TPM 2.0,其成像视野是该团队于2017年发布的第一代微型化显微镜的7.8倍,同时具备三维成像能力,获取了小鼠在自由运动行为中大脑三维区域内上千个神经元清晰稳定的动态功能图像,并且实现了针对同一批神经元长达一个月的追踪记录。
近日,德国基尔大学发布公告称,该校实验和应用物理研究所(IEAP)的纳希德·塔勒比教授成功开发出一种新方法,可以尽可能精确地描述电子与光之间的相互作用。这一理论模型将有助于开发新型光谱干涉仪。相关研究发表在《物理评论快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