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胰腺癌是一种极具侵袭性且难以治疗的癌症,部分原因是它通常对化疗具有抗性。斯坦福大学的研究人员发现,这种抗性与癌细胞周围组织的物理硬度和化学组成有关。这一发现于7月4日发表在《自然材料》杂志上,为胰腺癌治疗提供了新的潜在目标,并表明这种抗性是可以逆转的。

胰腺癌,作为一种极具致命性的疾病,长久以来一直困扰着医学界。由于早期症状不明显,大多数患者在确诊时已进入晚期,治疗难度大大增加。然而,近日,一项革命性新研究,为胰腺癌的早期检测带来了新的希望。

在现代医学中,癌症治疗的研究一直是一个紧迫且复杂的领域,尤其是在处理那些高度恶性和难以治疗的癌症类型时。胰腺癌是这些疾病中最具挑战性的之一,它通常在晚期才被发现,且迅速扩散。在这个背景下,美国科学家们取得了重大进展。他们在深入研究胰腺肿瘤扩散过程中的基因变化后,发现了一种具有潜力的新药物。

胰腺导管腺癌(PDAC)是一种具有高度致命性的癌症,其5年生存率不到10%。由于传统成像方法无法发现早期PDAC肿瘤,许多病例未被及时发现。为了更有效地对抗PDAC,大阪大学的研究人员领导的团队正在将诊断和治疗程序结合到一个单一的集成过程中,即”治疗诊断”。

休斯顿卫理公会研究所的研究人员发现了一种治疗胰腺癌的方法,他们开发了一种比米粒还小的新型设备,名为纳米流体药物释放种子(NDES),可以直接向胰腺肿瘤输送药物,从而缩小肿瘤,这是一项重大的医学突破。

美国杜克大学科学家发现了一组生物标记物,可帮助区分胰腺囊肿会恶化成癌症还是保持良性。在此基础上,医生们有望在肿瘤扩散之前将其清除,从而降低胰腺癌的发病率。相关研究刊发于最新一期《科学进展》杂志。

近日,发表在《Nature Biomedical Engineering(自然生物医学工程)》上的一项新研究中,来自德国慕尼黑大学领导的一支大型国际研究团队对T细胞进行了基因工程化以作为对抗胰腺癌的一种方法。该方法在实验室条件下显示出抗肿瘤活性,并提高了动物的存活率。

近日,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多学科中心纳米药物与安全性研究组副研究员李娟与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教授孟幻合作在胰腺癌治疗的纳米药物研究领域取得重要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