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中国科大薛向辉教授领导的激光雷达团队在量子激光雷达系统研究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该团队首次提出了基于上转换量子干涉原理的测风激光雷达理论,并基于这一理论创新成功研发了样机。相较于传统的相干测风雷达,新系统实现了0-13km/s的速度动态探测范围和7倍探测灵敏度的提升。这一成果于2024年8月15日发表在《ACS Photonics》上。(doi.org/10.1021/acsphotonics.4c00302)

本报告基于车载激光雷达的应用背景、技术体系、市场空间和产业体系展开研究。报告分析了车载激光雷达在辅助驾驶和自动驾驶等应用场景的技术需求及发展现状;梳理总结了车载激光雷达的技术路线、产品形态、市场空间和产业链现状;建议技术产业各方在技术攻关、系统研发、产业应用、生态建设、标准及测评体系建设等方面加强协作,共同推动车载激光雷达技术产业发展演进,助力我国智能驾驶持续高质量发展。

美国华盛顿大学研究人员开发出更小、更便宜的激光雷达技术。研究人员开发出一种新型激光器,可以通过量子效应弯曲激光束。同时,研究人员采用叉指换能器(IDT)来激发声子,并根据其频率来回“引导”光束。光束随后从环境中的物体反射,返回到激光雷达,用于构建反射物体的图像。

随着高级别自动驾驶的日益普及,确保行驶舒适安全的激光雷达作为其核心器件,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高性能、小体积、低成本、低功耗、高安全的激光雷达是未来厂商竞相追逐的方向。

据海外媒体报道,东芝发布了新型激光雷达,与该公司2021年6月推出的上一款激光雷达相比,新型激光雷达投影装置的尺寸缩小了四分之三。资料显示,新款激光雷达使用两个新的投影仪单元,体积仅为206立方厘米,可轻松放于手掌;其测距范围扩大至300米,图像分辨率为1200×84像素。

传感器在汽车行业有很长的发展历史,最早出现在上世纪50年代,用于基本应用,如油压警示灯。今天,他们应用于各种感知系统:从标准的停车辅助到智能巡航控制功能等等(特斯拉,通用汽车等都提供这些技术)。

如今,汽车雷达传感器市场正在以每年 21% 的复合增长率飞速扩张,创造了大量芯片设计、测试和模块部署方面的需求。长久以来,多家汽车制造商一直奋力拼搏,只为能在 2020 年将首辆自动驾驶汽车投放至公共道路。但 2020 年以来,汽车行业对全自动驾驶汽车的态度却从绝对乐观转为谨慎看好。

中国科学院光电技术研究所刘博研究员课题组提出了一种新的激光雷达发射脉冲编码方法。该方法以单光子探测器的真随机噪声脉冲为信号源,产生真随机发射脉冲序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