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氧气掺杂,光照催化:科学家打造高效能有机半导体
如果有一天,我们能够利用环绕在我们周围的空气,加上一束温暖的阳光,就能创造出更强大、更环保的电子设备,那该有多神奇?现在瑞典林雪平大学的科学家们已经将这一梦想拉近了现实的边缘。

有机半导体前沿研究有望推动超快有机光电子学的应用
有机半导体是一种碳基材料,它兼具光电特性和简单的制造工艺,并可通过改变化学结构进行调整。有机半导体已成功用于制造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现已广泛应用于手机显示屏和电视机)、太阳能电池、晶体管和传感器。然而,制造电驱动有机半导体激光器却非常具有挑战性。之所以困难,是因为有机半导体通常只能支持较低的电流密度,注入的电荷和三聚体会产生大量吸收,而且接触还会造成额外的损耗。总之,向增益介质注入电荷会导致不可容忍的损耗。

调整能隙:优化有机半导体光电器件性能
有机半导体作为用于大面积显示器的有机发光二极管 (OLED) 中的节能材料而享有盛誉。在这些和其他应用中,例如太阳能电池,一个关键参数是电子状态之间的能隙。它决定了发射或吸收的光的波长。该能隙的连续可调性是可取的。

东京大学研发出高速低功率有机晶体管打印技术有望推进新的显示技术
日本东京大学使用特殊的U型金属膜图案,研制出在具有高度溶液排斥性的特殊表面上印刷有机半导体薄膜的方法,推进有机薄膜晶体管液晶屏的发展,助力未来实现低成本、大面积、轻量级和可穿戴电子产品。

研究人员开发新型微型单层有机半导体为开发柔性新电子产品奠定基础
由香港大学机械工程系副教授陈国梁博士带领的工程团队,近日成功研发崭新的单层有机半导体晶体管(staggered structure monolayer OFETs),为未来缩小OFET体积的技术发展,奠定新基石。

国科大材料学院团队在三线态有机半导体材料领域取得系列重要进展
近期,中国科学院大学(以下简称“国科大”)材料科学与光电技术学院黄辉教授研究团队在三线态有机半导体材料的光电和生物等应用领域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科研进展,提出了新的材料设计思想和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