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血液中“跑得快、停得住”——医用微纳机器人开发有新突破
哈尔滨工业大学与哈尔滨医科大学科研人员联手合作开发的一款仿水熊虫医用微纳机器人,初步实现了在静脉血高速流环境中可控运动,并能在静脉血流中驻停时间达36小时以上。
哈尔滨工业大学与哈尔滨医科大学科研人员联手合作开发的一款仿水熊虫医用微纳机器人,初步实现了在静脉血高速流环境中可控运动,并能在静脉血流中驻停时间达36小时以上。
近日,Acta Pharmacologica Sinica(2021, 42(3): 323-339)以封面文章形式发表了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基于微纳操作机器人的肿瘤转移过程中多尺度机械特性研究综述论文,论文系统总结了基于原子力显微镜(AFM)的肿瘤转移过程中单细胞及微环境机械特性的探测与表征,并展望其存在的挑战及未来发展。
同步是自然界生物体中广泛存在的一种现象。通过各个部件或个体的彼此同步,生物体或其群体可以实现许多复杂且至关重要的功能,如亿万心肌细胞的同步跳动共同完成心脏的搏动;萤火虫群体的同步闪烁帮助其识别异性同类等。受自然界中同步现象的启发,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的王威课题组及其合作者研究了微纳机器人之间的同步现象,为微纳机器人之间的协同工作和对其集群控制提供了一种新的仿生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