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目前批准的用于治疗重症 COVID-19 疾病风险增加的个体抗体疗法是否也对当前流行的病毒变体有效?德国灵长类动物中心 (DPZ) – 莱布尼茨灵长类动物研究所和埃尔兰根-纽伦堡大学的研究人员最近的一项研究表明,目前在全球范围内呈上升趋势的奥密克戎Omicron 亚系 BQ.1.1 对所有批准的抗体具有耐药性。相关研究发表在《柳叶刀传染病》上。

加州监狱的研究发现最近的疫苗接种和加强针降低了传染性,但感染风险仍然很高 ,根据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的研究人员对生活在同一牢房中的人之间的传播进行的一项分析,疫苗接种和加强免疫,尤其是最近的疫苗接种和加强免疫,有助于限制新冠病毒在第一次奥密克戎浪潮期间在加州监狱中的传播。

一年前在南非首次发现,后来被称为奥密克戎“Omicron”的新冠病毒变种以惊人的速度在全球传播。目前尚不清楚这种病毒究竟是如何、何时何地起源的。现在,柏林 Charité – Universitätsmedizin Berlin 和非洲机构网络的研究人员在《科学》杂志上发表的一项研究表明,在首次发现病例之前很久,Omicron 的前身就已经存在于非洲大陆,这表明 Omicron 在几个月内逐渐出现在不同的国家横跨非洲。

近日,一种编号“BA.2.75”的奥密克戎毒株新型变种引发以色列等国科学家的高度关注。该变种由奥密克戎毒株BA.2变种进化而来,被称作“第二代变种”,其拥有众多“不寻常”的突变,或可突破现有疫苗和毒株感染构建的免疫屏障,且传染速度较快,印度、日本、美国等多个国家已出现病例。相关专家担忧该变种可替代BA.2、BA.4等现有变种,在全球掀起新的疫情高峰。

新冠疫情暴发已逾两年,病毒在全球肆虐的态势未见消退,对人类生活、健康产生严重影响,奥密克戎变异株BA.1、BA.2、BA.2.12.1、BA.4、BA.5的接连出现对疫苗接种的预防效果和抗体药物的治疗效果提出了严峻挑战,新变异株的受体结合能力和免疫逃逸能力亟待详尽研究。

新冠病毒奥密克戎变体急速传播,将很快超过德尔塔变体。此前已有法国科学家研究论证奥密克戎变异株能够抵抗单克隆抗体(9种)的中和作用。12月28日,德国灵长类中心(莱布尼茨灵长类研究所)发布该中心Stefan Pöhlmann教授研究团队联合多家德国医学研究机构针对该变异株的疫苗和联合抗体的细胞研究结果,同样证实奥密克戎能够避开人体感染或接种所建立的抗体,能够抵抗多数抗体治疗,相关结论如下:

来自南非、德国和瑞典以及辉瑞/生物新技术公司的4个独立研究团队,首次对奥密克戎变异毒株逃避免疫系统的能力开展分析后得出初步结论称,奥密克戎极有可能损害现有新冠疫苗的某些保护作用,但加强针应该可以提高人体的免疫力。

11月25日,南非报告发现新冠病毒突变毒株B.1.1.529,26日,世界卫生组织将其命名为“奥密克戎”。该毒株问世后,全球各国迅速开启“一级戒备”,美、英等国第一时间向相关地区发布旅行禁令,以色列甚至进入“封国”状态,全面禁止外国游客入境。

世卫组织发布报告称,“奥密克戎”(Omicron)在全球进一步传播的可能性很高,奥密克戎变异株相关的全球总体风险被评估为“非常高”。当地时间11月26日,世卫组织举行紧急会议,讨论B.1.1.529新冠变异毒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