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科研人员在太赫兹检测成像研究领域取得新进展
近日,西安交通大学张留洋教授团队基于太赫兹时域信号的局部对称性特征,结合脉冲信号的多次反射机制,提出了一套在极低信噪比下进行高对比度成像的太赫兹信号处理体系,能够对涂层、复合材料和电子器件的内部缺陷实现高效精确定位与检测,有望应用于机械领域关键构件的损伤检测。
近日,西安交通大学张留洋教授团队基于太赫兹时域信号的局部对称性特征,结合脉冲信号的多次反射机制,提出了一套在极低信噪比下进行高对比度成像的太赫兹信号处理体系,能够对涂层、复合材料和电子器件的内部缺陷实现高效精确定位与检测,有望应用于机械领域关键构件的损伤检测。
近日,德国拜罗伊特大学Georg Herink团队利用量子囚禁斯塔克效应将超快电子近场编码为胶体量子点发光,从而发明了一种量子探测场显微镜 (QFIM)(见图一)。它将可见光子的远场成像与电子波形的相位分辨采样相结合,通过捕捉超快电影,在时空上解决了领结天线内的太赫兹共振,并实现了太赫兹波导激发在亚波长范围内的传播。
随着第五代移动通讯技术(5G)逐步普及,支撑未来五至十年全面覆盖的超高速网络,第六代(6G)技术的研发也已展开序幕。香港城大电机工程学系讲座教授兼大赫兹及毫米波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陈志豪教授领导的跨学科专家团队,正致力推动太赫兹技术的发展,尤其在6G移动通讯、成像和光谱工具方面的应用。
最近科学家在太赫兹成像技术取得新突破,研究人员开发出一种低成本单像素太赫兹相机,成像速度提升了100倍以上。这为太赫兹成像技术用于非侵入式安全性和医疗检查提供了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