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4年5月16日,索尼公司宣布推出他们最新开发的显微外科辅助机器人。这个新系统旨在实现自动化的手术器械交换和精确控制,标志着索尼在外科机器人市场上的重要进展。

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智能仿生中心团队和深圳大学附属华南医院神经外科团队合作,提出了一种具有磁驱动主动转向和自主推进能力的磁性介入导丝机器人系统。通过该系统,医生可远程操控磁性导丝在复杂的血管分叉处快速选择正确路径并到达目标部位,有效减少辐射暴露。研究提出的磁性导丝建模方法与轨迹规划算法,为磁性导丝的自动控制奠定了基础。8月31日,最新成果发表于《先进智能系统》。

直径仅为两毫米的微型医疗机器人可以改变未来的肺癌诊断。这个手术机器人由利兹大学的一个多学科团队设计,可以深入肺部,以“检测和治疗癌症的最初迹象”。

哈尔滨工业大学与哈尔滨医科大学科研人员联手合作开发的一款仿水熊虫医用微纳机器人,初步实现了在静脉血高速流环境中可控运动,并能在静脉血流中驻停时间达36小时以上。

据美国德克萨斯农工大学官网近日报道,该校研究人员开发出一款可植入式微型医疗设备,该设备将有助于减轻体重,并且只需要简单的手术就可以植入体内。

近日,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医药所研究员蔡林涛,与集成所副研究员徐天添、研究员吴新宇等合作,在微纳生物机器人治疗肿瘤研究中取得新进展。

一种专为肺癌的早期测试和诊断而设计的新型机器人技术正在当地中掀起一股热潮,向世界展示了机器人技术将如何在医疗保健领域成为主流。

在机器人技术领域,我们正处于关键时刻。我们与世界互动和日常生活的方式正处于重大转变的风口浪尖。现在机器人专家已经将目光投向了医学领域。许多人认为,医疗机器人可能很快就会成为任何医院医务人员的常任理事,执行各种职责,例如获取患者的生命体征,阅读病历甚至进行手术!

近日,由14名外科医生和1个机器人同时完成一项癌症手术。该手术在诺里奇大学医院一名患有晚期直肠癌患者身上进行,三支外科医生团队与机器人一起工作,同时执行三个不同的手术阶段,从而将癌症手术和恢复时间缩短了大约三分之一。

功能类似于人手的医疗机械手将使医生能够远程治疗全球各种疾病的患者。但是,当前可用的技术仍无法替代人的触觉。现在休斯敦大学研究人员已经设计并生产出了一种智能电子皮肤和医疗机械手,这种机械手使用新发明的具有高载流子迁移率的橡胶半导体评估重要的诊断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