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一项革命性的全息显示技术给出了答案,旨在通过一副看似平凡的眼镜,彻底颠覆我们对于“观看”世界的传统认知。这项技术不仅挑战了现有显示技术的极限,更预示着一个无缝融合虚拟与现实的新时代的到来。接下来,让我们看看它是如何打破常规,让科幻变为科学现实的。

研究人员已经开发出一种生产动态超高密度三维全息投影的新方法。这种尖端的全息技术能够将更多的细节融入到三维图像中,有可能导致对世界更真实的描述,用于虚拟现实和其他各种应用。

全息技术能够完整记录和再现光场的波前信息,在三维显示、数据存储、光学加密等领域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例如,全息三维显示技术无需佩戴设备、不易引起视觉疲劳,被认为是虚拟现实(VR)/增强现实(AR)近眼显示、智能车载抬头显示(HUD)等应用的终极解决方案。但是,传统全息图只能记录一幅图像,难以实现动态立体显示。

以前只出现在科幻电影中的3D数字全息图可能很快就会进入我们的日常生活。到目前为止,基于相移全息法的3D全息图可以使用带有偏振滤光片的大型专用相机进行捕获。然而,韩国的一个研究小组刚刚开发出可以在智能手机等移动设备上获取全息图的技术。

全息技术的先驱 Gabor、Leith、Upatnieks 和 Denisyuk 很早就预测,最终的3D显示将基于全息技术。全息3D显示一直是人们追逐的梦想,面临着计算、传输和渲染等各个方面的挑战。

有如《星球大战》《星际迷航》等科幻电影中描绘的可以从任意角度观看的全息影像,美国杨百翰大学的研究人员开发出一项新技术,能够在空中创造出可移动的全息图像。这项技术为人们身临其境的沉浸式体验打开了新大门,使人们可以与共存于其周围空间的类似全息的虚拟物体进行互动。相关研究发表在近期的《自然·科学报告》杂志上。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IT)的科研人员开发了一种称为“张量全息术”的新方法,无需超级计算机即可为虚拟现实、3D打印、医学成像等应用创建全息图,并且可在智能手机等消费级硬件上运行,有望推动全息技术在虚拟现实(VR)和3D打印等领域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