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团队在高效率钙钛矿/硅异质结叠层太阳电池研究方面取得进展
太阳能光伏发电是清洁可再生能源技术。近日,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微系统技术重点实验室研究员刘正新团队联合电子科大教授刘明侦团队,开发了转换效率接近29%的钙钛矿/硅异质结SHJ叠层太阳电池,成为迄今为止基于产业化全绒面SHJ太阳电池的最高效率。

水力发电和浮动光伏发电混合系统潜力巨大
根据美国能源部国家可再生能源实验室(NREL)研究人员的分析,浮式太阳能电池板和水力发电厂的混合系统可能具有技术潜力,可以在全球范围内每年产生大量的电力。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可再生能源》杂志上。

高效聚光型光伏发电系统
中国科学院苏州纳米技术与纳米仿生研究所宋贺伦研究员长期致力于高效聚光型光伏发电系统及相关测试技术研究。通过核心关键器件的技术改进以及关键功能性部件的模式创新,打破了当前高倍聚光型光伏技术模式限制,全面解决了在非成像光学设计原理以及光伏器件集成工艺等方面提升聚光型光伏发电系统光电转换效率等关键问题

科学家开发出新型光伏发电工具:既要有光也要有阴影
据外媒报道,当谈到常规光伏板时,投在上面的阴影越少越好。然而,一种实验性的新设备却是通过其表面阴影和光线的对比来发电的。据悉,该工具由来自新加坡国立大学的科学家开发,叫做阴影效应能量生成器(SEC)。

光伏产能在全球能源系统中增长速度超过预期
光伏成本的大幅下降和生产能力的迅速扩大使光伏发电成为全球能源转型的最有吸引力的技术之一。不仅是电力部门,还有运输、供热、工业和化工过程,未来将主要由太阳能发电,因为这已经是世界上大部分地区最便宜的发电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