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线脑机接口的技术突破有望拓展至心理疾病治疗
密歇根大学在脑机接口(BCI)领域的最新突破标志着该技术从实验阶段向临床应用迈出了重要一步。
1. 无线脑机接口的技术突破
密歇根大学研究团队于2025年5月14日在一场癫痫手术中,首次利用Paradromics公司开发的Connexus无线植入设备成功记录人脑神经信号。该设备体积小于10美分硬币,配备421个微电极,可高精度捕捉单个神经元活动,并通过无线方式传输至外部计算机进行解码。
- 技术优势:与早期需外部导线的脑机接口(如Utah阵列)相比,Connexus实现了全植入、无线化,且电极密度更高,能更精准解码复杂神经信号(如情绪或疼痛相关信号)。
- 手术创新:采用类似注射笔的器械植入,降低了手术风险,未来有望推广至更多临床场景。
2. 心理疾病治疗的潜在应用
研究团队指出,Connexus对单个神经元活动的解析能力可能拓展至心理健康领域:
- 情绪与疼痛解码:通过识别与心理疾病(如抑郁症、焦虑症)相关的特定神经信号,辅助诊断和个性化治疗。
- 远程心理干预:结合脑机接口的实时监测功能,未来或实现远程心理状态评估与干预,提升心理咨询的精准性。
3. 与其他脑机接口技术的协同发展
密歇根大学的研究是BCI多领域应用的一部分。例如:
- 语言恢复:该校与斯坦福大学合作,开发碳纤维电极植入系统,旨在帮助中风患者恢复语言能力,相关技术也可能适用于心理疾病导致的沟通障碍。
- 运动功能重建:此前该校已通过BCI让瘫痪患者操控虚拟飞行器,证明神经信号解码在复杂动作控制中的潜力,为心理干预的运动辅助提供基础。
4. 挑战与未来方向
- 技术成熟度:当前BCI在心理疾病中的应用仍处于早期阶段,需进一步提升信号解码的稳定性和长期安全性。
- 伦理与隐私:神经数据涉及高度敏感的个人信息,需建立严格的数据保护机制。
- 临床转化:Paradromics计划启动10人规模的临床试验,进一步验证Connexus的疗效。
密歇根大学的无线脑机接口技术不仅为运动障碍患者带来希望,其高精度神经信号解析能力也为心理疾病的治疗开辟了新路径。随着技术迭代和跨学科合作(如与AI算法的结合),BCI或将成为未来精神健康领域的重要工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