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望角:让你的每次点击都有价值:byteclicks.com | 搜索引擎正在被AI污染信息源,中文优质信息越来越少了 |

如何检测大语言模型的“幻觉”?

人工智能已经在我们的生活中扮演了越来越重要的角色,特别是像ChatGPT这样的大型语言模型(LLM)。它们在回答问题和推理方面表现得非常出色,但也时常会出现“幻觉”——生成一些完全错误或无根据的答案。这种现象不仅影响了AI在法律、新闻及医疗等关键领域的应用,还可能带来严重的后果。那么,我们该如何检测和预防这些“幻觉”呢?

什么是“幻觉”?

在机器学习领域,“幻觉”指的是LLM生成的内容虽然看似合理,但实际上却与真实情况不符。这些错误包括无意义的内容或与提供的源内容不一致的信息。具体来说,本文中提到的“幻觉”被定义为“捏造”,即模型在面对相同的输入时,有时给出正确答案,有时却给出错误答案。

语义熵:检测幻觉的新方法

为了识别这些“幻觉”,研究者提出了一种基于统计学的方法——语义熵。简单来说,语义熵衡量的是生成答案的“不确定性”。不同于传统方法仅比较词汇或句子,语义熵关注的是答案的“意义”。这样,即使答案用不同的措辞表达,只要意义相同,语义熵就能检测到这一点。

如何工作?

  1. 生成多个答案:对于每个问题,LLM会生成多个可能的答案。
  2. 语义聚类:然后,这些答案会根据其语义进行聚类。如果两个答案的意思相同,即使它们的表述不同,它们也会被归为一类。
  3. 计算语义熵:最后,研究者会计算每个聚类的语义熵。高语义熵表示模型对答案的意义不确定,可能生成“捏造”。

实践应用

研究表明,语义熵在多种任务和数据集上都表现出色,包括问答、生命科学及数学问题等。它不仅能在没有特定任务数据的情况下检测“幻觉”,还可以在新任务上保持良好的表现。

优势与局限

语义熵的主要优势在于它是无监督的,不需要预先标注的训练数据。这使得它在面对新领域或新类型的问题时,依然能够有效检测“幻觉”。当然,语义熵也有局限性,它并不能解决所有类型的错误,例如模型系统性错误的情况。

语义熵为检测大型语言模型生成的“幻觉”提供了一种新的、有前景的方法。它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管理AI的输出,提高了AI在关键领域应用的可靠性。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我们有望看到更多类似的创新,进一步提升AI的准确性和可信度。

了解更多 下载

上一篇:

下一篇: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