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基因突变,癌症仍能发生?表观遗传“开关”独立开启癌症大门
一项颠覆传统认知的科研成果揭示,癌症的起因并非仅限于基因突变,表观遗传变化也能独立驱动这一致命疾病的形成。这项由法国国家科学研究中心(CNRS)科学家团队完成的研究,不仅挑战了癌症作为遗传病的传统观念,还为肿瘤学领域开辟了全新的治疗思路,相关成果在《自然》上公布。
长久以来,科学界普遍认同癌症的发展离不开基因组内累积的DNA突变。这些突变被视为癌症的“启动键”,它们能够干扰正常的细胞生长与分裂机制,最终促成肿瘤的形成。然而,最新研究却指出,表观遗传学的微妙变化,即不涉及DNA序列本身改变、仅影响基因表达调控的方式,也足以触发癌症进程。
表观遗传学,简而言之,是研究如何在DNA序列不变的前提下,通过化学标记或其他机制调整基因开关,使得同一套遗传密码能在不同细胞中展现出多样化的功能表达,比如让一个细胞成为神经元而另一个成为皮肤细胞。研究团队聚焦于一类名为多梳蛋白的表观遗传因子,这些蛋白在调控关键基因活动的同时,在多种人类癌症中常表现出异常。
在实验中,科学家利用果蝇作为模型生物,通过人为造成表观遗传失衡,随后尝试恢复细胞至正常状态。惊人地,他们观察到即便致癌信号已消除,部分基因组区域依旧保持着功能障碍,仿佛“记住”了癌变状态,自行持续激活并推动肿瘤的发展,即便原本引发这一状态的因素已被纠正。这意味着,一旦表观遗传机制被错误设置,即便没有基因突变的参与,细胞也能自主维持其恶性状态,继续其癌性旅程。获取更多有价值信息 访问:https://byteclicks.com
这一发现彻底改变了我们对癌症本质的理解,提示我们不应再单一地将癌症视作遗传病,而是需要更加重视表观遗传层面的变化。更重要的是,它为癌症治疗提供了新视角——如果能针对这些表观遗传的“记忆”进行干预,或许能找到阻止或逆转癌症发展的新疗法。
这项研究不仅是一次理论上的重大突破,更为未来的癌症治疗策略指明了新的方向。它鼓励科研人员和临床医生重新评估癌症治疗方案,探索如何通过操控表观遗传机制,以非侵入性、更精准的方式对抗这一顽疾,为无数患者带来新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