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望角:让你的每次点击都有价值:byteclicks.com | 搜索引擎正在被AI污染信息源,中文优质信息越来越少了 |

微波技术突破将量子计算精度推向新高度

英国牛津大学研究团队在《物理评论快报》发表最新成果,通过微波技术将量子比特操控错误率降至千万分之一,创下世界纪录。这一突破为量子晶体管等设备的开发奠定基础,加速了量子计算机的实用化进程。

量子比特:计算革命的核心

量子比特是量子计算的基本单元,与传统计算机二进制比特(仅能表示0或1)不同,它可以同时处于0和1的叠加态。这种特性赋予量子计算机指数级计算优势,使其在药物研发、密码学等领域具有巨大潜力。

误差累积:规模化量子计算的最大挑战

单量子比特门是操控量子态的基础操作单元。现有技术中,每1000次操作就可能出现一次错误。而量子计算通常需数百万次操作和数百个量子比特门协同工作,误差的快速累积会导致结果不可靠。因此,提升操控精度是量子计算机规模化的关键。

离子阱方案实现突破性进展

研究团队采用离子阱技术路线,选择带正电的钙离子作为量子比特载体:

  1. 精准操控:通过电磁场将离子悬浮于特制芯片上方,利用芯片集成的微波发射组件调控量子态;
  2. 超低错误率:微波构建的量子比特门错误率仅为一千万分之一。团队比喻称,这一错误概率比人类全年遭遇雷击的概率(约百万分之一)低30多倍。

技术突破背后的关键因素

  • 微波校准技术:精密的微波调控是降低错误率的核心;
  • 传统通信技术积累:微波组件设计受益于现有通信系统的成熟经验。

学界与业界的积极反响

  • 权威认可:美国国家标准与技术研究院专家丹尼尔·斯利克特评价其为“量子比特操控精度的新世界纪录”;
  • 产业前景:量子计算公司Quantinuum指出,离子阱技术凭借长相干时间和强互联性已成为主流方案,此次成果进一步巩固了其领先地位。

这项研究标志着量子计算向高精度、实用化迈出关键一步,未来或推动全行业技术路线的优化升级。

上一篇:

下一篇: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