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光帆制造成本相比传统方案降低了9000倍推动星际探索发展
你是否曾仰望星空,幻想有一天能够像科幻电影里那样,驾驶宇宙飞船穿梭于星辰之间?或许你听说过“旅行者1号”,这艘人类有史以来飞得最远的探测器,自1977年发射至今,也仅仅走完了到达距离我们太阳系最近的恒星系——半人马座阿尔法星5%的路程。按照目前的推进技术,即使想到达那里,也需要上万年的时间,这对于我们短暂的人生来说,简直是遥不可及。
然而,一群富有远见的科学家和工程师并没有放弃。2016年,一个名为“突破摄星”(Breakthrough Starshot)的宏伟计划诞生了。他们希望借助纳米科技的进步和高功率激光器的发展,打造出一种超乎想象的星际旅行方式——光帆推进。
未来不再是笨重的化学火箭,而是一张轻盈如羽毛的“帆”,在地球强大的激光束推动下,像风筝一样在太空中加速飞驰。这便是“星尘”计划的核心理念:利用地面强大激光阵列,发射成千上万个克级的微型探测器,搭载着相机、传感器等精密仪器,以 五分之一光速 的惊人速度,在 20年内 抵达半人马座阿尔法星。
这听起来是不是像天方夜谭?但“星尘”计划并非空中楼阁,它建立在坚实的科学基础上,并致力于突破一系列技术瓶颈,其中,光帆 的研发无疑是最具挑战性的环节之一。
光帆:轻如鸿毛,却要肩负星际航行的重任
要实现光帆推进,光帆本身必须具备一些 极端 的特性:
- 超轻质量: 为了实现高速加速,光帆及其搭载的微型探测器芯片的总质量必须控制在 克级,甚至更低。
- 超大面积: 为了有效捕捉激光束的能量,光帆需要具备 米级 的尺寸,展开后就像一面巨大的镜子。
- 超薄厚度: 为了减轻重量,光帆的厚度必须达到 纳米级,比头发丝还要细上万倍。
- 超高反射率: 光帆必须尽可能高效地反射激光,减少能量损耗,并避免因吸收激光能量而过热损坏。
- 超强耐受性: 在承受强大激光束照射的同时,光帆还要经受住太空环境的严酷考验,包括极端的温度变化和宇宙射线的辐射。
- 低成本、可量产: 为了提高任务成功率,“星尘”计划需要发射大量的光帆,因此,光帆的制造成本必须足够低廉,且能够大规模生产。
这些苛刻的要求,让传统材料和工艺都显得力不从心。
为创新充能 1元 查看完整内容!立即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