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任OpenAI董事会成员拉里·萨默斯认为人工智能可以取代“几乎所有”形式的劳动力
自2022年11月OpenAI推出其革命性的生成式人工智能聊天机器人ChatGPT以来,全球资本市场对AI领域的关注度急剧升温,投资者蜂拥而至,意图在这一颠覆性技术浪潮中分得一杯羹。这种狂热情绪甚至在华尔街引发了激烈讨论:对于人工智能的投资热情究竟是基于理性的商业判断,还是过度乐观的情绪驱动?
前美国财政部长拉里·萨默斯(Larry Summers),于去年底加入ChatGPT开发商OpenAI董事会,他在香港财富创新论坛上参与了这场辩论,并分享了他对人工智能发展节奏的独特见解。萨默斯指出,技术创新的发展规律往往呈现出一种特征:从概念到实际应用所需的时间比预期要长,但一旦突破关键节点,其进展速度又会超乎想象。
不同于部分对AI持极度乐观态度的观察者,萨默斯谨慎地认为人工智能的潜力不会在短期内全面爆发。“我认为,未来三至五年内,人工智能尚无法带来显著的生产力飞跃。”他强调。
萨默斯特别提到了技术跨越“最后一英里”的挑战,即从实验室阶段的创新转化为消费者可直接使用的成熟产品,这一过程往往比公众期待的更为漫长。他援引了所谓的“生产力J曲线”理论,指出从新理念到实际生产力提升之间,通常需要经历多年持续的研发投入和积累。
以自动驾驶汽车为例,萨默斯指出尽管该领域吸引了数以万计甚至数十万的专业人才持续研发多年,但在现实中,至今未见司机、卡车司机或出租车司机因自动化技术而大规模失业。大量的劳动力投入并未立即转化为可量化的经济产出。
然而,身为OpenAI董事的萨默斯绝非人工智能的悲观论者。相反,他认为人工智能有可能成为自工业革命以来对全球经济影响最为深远的变革力量。他强调,人工智能的真正价值并非简单地替代某些类型的人力劳动,而是有望取代几乎全部人类工作,尤其是白领阶层的认知劳动。获取更多前沿科技信息访问:https://byteclicks.com
萨默斯预测,从建筑设计到医疗诊断,人工智能终将具备执行几乎所有人类工作的能力。这种趋势将从根本上重塑就业市场格局,使得情商(EQ)相对于智商(IQ)的重要性显著提升。他形象地举例说明:“人工智能或许能替代医生进行复杂的诊断工作,但它却无法替代护士在患者恐慌时给予的温情抚慰与人文关怀。”
萨默斯的观点既体现了对人工智能长远影响的深刻洞察,也传达出对技术进步速度及社会影响的冷静评估。他提醒投资者应对人工智能的发展保持理性期待,既要看到其颠覆传统行业的巨大潜力,也要意识到技术成熟并广泛应用于日常生活所需经历的复杂过程以及由此带来的社会经济转型的长期性和挑战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