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高等学校高精尖创新中心
北京高等学校高精尖创新中心成立于2015年10月24日,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13所在京高校负责人从北京市教委主任线联平手中接过了“北京高等学校高精尖创新中心”铜牌,这标志着“北京高等学校高精尖创新中心建设计划”正式启动。
首批有13个北京高校高精尖创新中心获得认定,分别来自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北京工业大学、北京化工大学、中国农业大学、首都医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首都师范大学、中央美术学院等高校。研究范围涵盖工程科学与新兴技术、未来芯片技术、大数据科学与脑机智能、智能机器人与系统、软物质科学与工程等领域。
在经费使用方面,北京市财政对高精尖中心按照项目建设周期给予支持,五年为一周期,每年给予每个中心5000万至1亿元的经费投入。除了一般的专项经费支出范围外,增加了列支人员聘任费和中心建设与运行管理费。经费额度原则上不低于70%要用于国际创新人才的聘用、国内创新人才资源的整合。其中,不低于50%的人员聘任费要用于国际人才的聘用,不低于20%的人员聘任费要用于京外人才的聘用。引进的国内外高端人才中,45岁以下青年科学家的比例原则上不低于50%。
截止2017年10月,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共认定22个北京高等学校高精尖创新中心。
序号 | 依托高校 | 中心名称 |
1 | 北京大学 | 工程科学与新兴技术高精尖创新中心 |
2 | 中国人民大学 | 北京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高精尖创新中心 |
3 | 清华大学 | 未来芯片技术高精尖创新中心 |
4 | 清华大学 | 结构生物学高精尖创新中心 |
5 | 北京工业大学 | 北京未来网络科技高精尖创新中心 |
6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 大数据科学与脑机智能高精尖创新中心 |
7 | 北京理工大学 | 智能机器人与系统高精尖创新中心 |
8 | 北京化工大学 | 软物质科学与工程高精尖创新中心 |
9 | 中国农业大学 | 食品营养与人类健康高精尖创新中心 |
10 | 首都医科大学 | 人脑保护高精尖创新中心 |
11 | 北京师范大学 | 未来教育高精尖创新中心 |
12 | 首都师范大学 | 成像理论与技术高精尖创新中心 |
13 | 中央美术学院 | 视觉艺术高精尖创新中心 |
14 | 北京大学 | 未来基因诊断高精尖创新中心 |
15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 生物医学工程高精尖创新中心 |
16 | 北京建筑大学 | 未来城市设计高精尖创新中心 |
17 | 北京林业大学 | 林木分子设计育种高精尖创新中心 |
18 | 北京语言大学 | 语言资源高精尖创新中心 |
19 | 中国音乐学院 | 中国乐派高精尖创新中心 |
20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首都医科大学 | 大数据精准医疗高精尖创新中心 |
21 | 北京电影学院 | 未来影像高精尖创新中心 |
22 | 北京科技大学 | 北京材料基因工程高精尖创新中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