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望角:让你的每次点击都有价值:byteclicks.com | 搜索引擎正在被AI污染信息源,中文优质信息越来越少了 |

科学家突破技术瓶颈,实现二维材料无损集成到电子器件

随着电子设备的不断发展,对新材料的需求也日益迫切。二维材料因其优异的电学、磁学和光学性能,成为下一代电子器件的理想候选材料。然而,将二维材料无损地整合到电子器件中却是一项巨大的挑战。传统的方法往往会破坏二维材料的结构和性能。

近年来,二维材料凭借其不凡的物理特性(导电、磁性、材料特性)引起科学家的广泛关注。只需几个原子厚度的二维材料,已被认为有可能提升下一代电子设备的性能。不过,将二维材料完美地整合进像计算机芯片之类的装置与系统中,却是一项极具挑战性的任务,因为这些极薄的结构在传统制程中,如化学处理、高温烘烤或蚀刻等步骤,都有可能造成损坏。

面对这项挑战,麻省理工学院(MIT)及其他研究单位的研究人员努力突破,开发出一种新的技术,可以同时在一个步骤中将二维材料和装置进行整合,且不损坏二维材料的表面和界面。他们​​的方法是利用在纳米尺度物质之间存在的范德华力(van der Waals forces),将二维材料物理性地堆叠到前置装置层上。该研究近日发表在《自然电子》上。

虽然利用范德华力将材料与装置整合为一是可行的,但也有一些难以避免的问题。因为范德华力的大小取决于材料本身的特性,无法随意调整,故有些材料无法仅靠范德华力本身与其他材料直接整合。以二硫化钼(MoS2)为例,这种流行的二维半导体材料可以与金进行粘合,但若仅用物理性接触的方式则无法直接与二氧化硅等绝缘体粘合。然而,半导体与绝缘层的异质结构是电子装置的关键构建单元,以前的整合方法是通过将二维材料粘合到金等中间层,然后再利用中间层将二为材料转移到绝缘体上,最后再通过化学或高温去除中间层。

因此,研究人员利用金属和绝缘体混合形成的粘合矩阵转移(adhesive matrix transfer)方法来克服这个限制,在粘合力极强的矩阵中嵌入低粘合力的绝缘体。这个粘合的矩阵使得二维材料可以粘附在嵌入的低粘力表面,提供二维材料与绝缘体之间形成范德华界面的所需的吸引力。研究人员在完全洁净的环境中单独制备二维材料,然后将二维材料直接接触到预制的装置上堆叠。研究发现,当混合表面与二维材料层接触时,无需靠任何高温、溶剂或牺牲层,就能将二维材料层提取并将其与表面整合。

这种单步骤过程可维持二维材料界面的洁净,使材料在不被缺陷或污染阻碍的情况下,达到基本性能的极限。该技术亦可应用于一系列材料,与其他力量一起使用以提高该平台的多功能性。例如:研究人员将石墨烯整合到装置上,使用与聚合物制成的矩阵形成所需的范德华界面,在此情况下,粘合力依赖于化学交互作用,而非单纯的范德华力。

此项研究的关键在于,能在制程中无缝地整合二维材料等新型材料,进而提升电子设备的性能,使二维材料装置的研发更顺利,并能优化且具有新功能。此技术不仅可以应用在各种材料上,还可以在高效能运算、传感技术和可挠式电子设备等领域有广泛的应用。

上一篇:

下一篇: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