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能的新冠肺炎世界大流行的结局
根据柏林日报2021年8月11日专题报道《一种可能的新冠肺炎世界大流行的结局》,文章就在近日召开的联邦和州首脑峰会上被提出的对未接种疫苗者实施收费新冠病毒快速检测的政策进行了简要的评论,并将此举视为另一种意义上的新冠大流行结束的信号。现将该专题报道内容摘要如下,供相关参考。
目前所有的迹象都让人们似曾相识:重新攀升的7日发病率、对新一轮新冠疫情高峰的再次担忧、新一轮关于新冠疫情的联邦和州首脑峰会。但是,或许本轮新冠肺炎大流行在德国真的会更早结束。当然,病毒将不会那么快地按照我们的意愿消失,它可能会一直在世间流存。但是,或许新冠病毒带来的疫情作为一种全社会的严重负担将会被消除。尽管目前还存在关于即将来临的德国新冠疫情第四波高峰的争论,这与新冠疫情的可能结束听起来似乎自相矛盾,但这的确是可能发生的情况。这包括多种原因,从普及疫苗接种到取消对是否感染新冠病毒提供免费快速检测。
首先,目前的疫情局面已经从新冠病毒可能感染全部人转变为只能感染未接种疫苗的人。不管这些未接种疫苗的人是自愿不接种的还是不自愿的,总之结果就是这些人会得病。更准确一点说,越多的人接种了疫苗,就会有越少的人因感染新冠病毒而患重病。
其次,新冠病毒其实在人们心中的恐惧感已经变得没那么严重了。而因疫情带来的限制措施和行为规范对大多数人来说仅仅留下了一种心理上的疾病。人们经常会听到新冠肺炎发病后有多可怕,但其实大多数人自己并没有患上,世界上绝大多数人都是健康的。
最后,这部分绝大多数人都渴望回到以前的正常生活之中。他们的口号是:我们必须学会和新冠病毒共存生活。
向着这个目标前进的路是敞开的,虽然在路上还一直会有严峻的考验,包括警告者、恐慌制造者,还有怀疑论者和反对接种疫苗者。社会上有些人希望对全部人(包括儿童)都接种疫苗,而有些人则认为即使染上新冠病毒也完全没有危险了。在各种观点中有些是有点儿歇斯底里的倾向,而有些对疫情的趋势还采用了暗示的手法。甚至社会上还有些人不管这些观点怎样就直接对之充耳不闻,也不管谁有道理。这也是为什么现在德国社会对于接种疫苗产生了疲劳感,人们完全失去了发现疫苗之初的惊喜。
而现在,情势有了新的转变:德国没有接种疫苗的人将或许享有较少的自由权利,而接种过疫苗的将在参与业余娱乐中更具有优势。可预见的结果是:即使是德国还会有那些对接种疫苗持坚决反对态度的人,但是却会有一部分对接种疫苗持怀疑态度者转而去接种疫苗。再过一段时间,只要能接种疫苗的人都接种了疫苗之后,可能连免费的新冠病毒快速检测福利都要被取消了。这背后的逻辑是:目前免费的新冠病毒快速检测对全部人开放,这让有些不接种疫苗者也可以偶尔通过快测的方式去参与业余娱乐活动,比如看场电影。这群人会认为,既然他们可以免费通过这种方式享有相应的自由权利,为什么还要去接种疫苗呢?回到正常生活的“车票”在这种情况下不是接种疫苗而是快速检测。因此,在这个逻辑下,现在就是要把付费参加新冠病毒快速检测变成对这部分人的压力。国家不会再为那些不依照国家防疫措施意见接种疫苗的人提供免费的礼物了。
不过,付费参加新冠病毒快速检测的举措预计将在德国今秋大选之后才会开始实施。因为虽然目前受新冠肺炎大流行更大影响的不是那些工作和福利好的阶层,反而是那些住得不怎么好也没有条件家庭办公的社会弱势阶层。但是,没有哪个候选人愿意在大选辩论上就如何区别对待不同人群进行付费新冠病毒快速检测这个话题自找麻烦。而且,随着大选之后时间的推移,人们更加希望恢复正常生活,这也给目前的免费新冠病毒快速检测政策带来更大的压力,届时正好可以顺势推出收费检测的政策。
当下,参加新冠病毒快速检测的人可以是无症状的人,这部分人中有些通过检测后是健康的未感染者,而有些则是“阳性”感染者。但是,这里的“感染者”也仅仅是感染了新冠病毒而已,并没有产生病征。只有当一个人产生了新冠肺炎的病征时,才会被当成病人送去医院接受治疗。这就类似于艾滋病病毒(HIV)携带者和发病者的区别。当然,人们应该从自身的健康考虑避免感染一种或多种病毒。但是,在现在的公众认知中,新冠病毒的感染者和新冠病毒的发病者的确是不同的。而现在人们总是觉得感染了新冠病毒就是得病了,就成为了应该被社会医疗健康体系解决的那个问题。但是,其实只有那些出现了病征并前去家庭医生诊所里就过诊的人才是真正的病人。
而到了今年十月份实施付费新冠病毒快速检测之后,大量无症状的待测者就不会再积极前去参加快检了,这样不仅检测的标本量将大幅减少,而且7日发病率也同样会大幅降低。要是随着这样的改变使公众认知对于“感染新冠病毒发病数”的概念产生实质性的改变,这才会真正建立起一种新的观点,即:发病数不是看7日新冠发病率而是看各个医院因新冠发病而就医的人数。
从这个意义上看,新冠病毒大流行将更早地以不再成为社会的严重负担的形式而被结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