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粉传播提升新冠病毒感染风险
近日,由德国慕尼黑工大和慕尼黑亥姆霍兹中心(德意志健康和环境研究中心)科研人员领导的一个国际课题组研究发现,花粉传播能提高新冠病毒感染几率。该项结果是通过大规模调查得出,已发表在《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
2020年北半球春季新冠病毒的爆发和花粉传播时间重合,该国际研究团队由此开展了大规模调查:科学家希望查找空气中花粉浓度和新冠感染数量之间的关联。研究结果包括:
作为环境影响因素,花粉对感染率有相当大的影响。
研究中,将空气中花粉浓度、气象条件、感染数量等新冠感染率(或新冠检测中阳性总数)的变量每日进行观察。在研究中,科学家还考虑了人口密度和封锁效应等因素。最后154名参与的科研人员分析了5大洲31个国家130个站点的花粉数据。课题组指出,空气中花粉可以解释平均44%的感染率方差(统计概念),空气湿度和温度也发挥了影响。没有封锁措施的区域,当花粉浓度每立方米提高100,则感染率增加4%。在试验期间,德国某些城市每天的花粉浓度最高可以达到500每立方米,导致感染率提高了约20%。相同浓度下,实施封锁措施地方的感染率仅为未封锁地区的一半。
传播的花粉降低了人体防御能力
原因在于花粉传播降低了人体对呼吸道病毒的防御,表现为感冒或流涕。当病毒(包括新冠病毒)进入人体,受入侵的细胞产生信号蛋白,引发抗病毒干扰素和炎症反应。同时吸入花粉和病毒会使产生的抗病毒干扰素减少,同时影响有益的炎症反应。对于花粉是否过敏,不影响相关结果。
科研人员表示,要警惕春季花粉传播期对疫情的不利影响,建议佩戴口罩防范花粉和病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