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先进院等在低剂量光声成像研究中取得进展
近日,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生物医学与健康工程研究所生物医学光学与分子影像中心研究员刘成波团队、医学人工智能研究中心研究员梁栋团队,与武汉协和医院放射科教授郑传胜团队合作,提出基于卷积神经网络的低剂量光声成像方法,该方法有望推动光声成像技术进一步临床转化。
光声成像能够无创获取生物体和人体高分辨形态和功能信息,是有可能取得重要进展的新一代医学成像技术。受激光安全局限,生物组织允许承受的激光能量有限,特别是在高速成像,激光能量安全性是目前制约这一技术发展的瓶颈。激光剂量、成像速度、图像质量在光声成像中相互制约,阻碍了该技术在临床和基础研究的应用,迄今为止,仍缺少较好的解决方法。
研究团队提出一种多任务残差密集网络(multi-task residual dense network, MT-RDN)的卷积神经网络方法,较好解决了这一问题。利用多监督学习策略,挖掘光声光谱域互补信息,基于双通道网络和自适应权重分布,团队实现了低剂量激光照射下高质量成像,获得了比激光安全阈值低32倍的超低剂量光声图像。为满足神经网络需要的多波长、多剂量数据同时获取,团队在光声成像技术方面开展创新,实现了四激光脉冲连续成像。该研究有望进一步推动光声成像技术临床应用,特别是在低激光剂量、高速成像场景。
相关研究成果以Deep learning enables superior photoacoustic imaging at ultra-low laser dosages为题,发表在Advanced Science上。武汉协和医院赵煌旋博士(深圳先进院客座学生)赵煌旋、深圳先进院博士生柯子文为论文的第一作者,刘成波、梁栋和郑传胜为论文的共同通讯作者。研究工作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研究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中科院科研仪器设备研制项目(关键技术团队项目)、中科院科研仪器设备研制项目(青年人才类)、中科院青年创新促进会等的支持。

你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 美国橡树岭实验室开发带有”化学透镜”的显微镜
- 我国学者研制出可观测原子图像的“防震”显微镜
- 科学家开发出Piccope新型光学显微镜,可看到晶体原子中的电子
- 研究人员开发一种提高原子力显微镜成像技术的新方法
- 香港大学开发光纤激光显微镜为分析细胞分子和临床应用带来突破性进展
- 韩国COXEM公司推出新型台式显微镜EM-30N
- 伊利诺伊大学新研究推动了光学显微镜的发展
- 普渡大学开发的超高分辨率显微镜取得巨大突破
- 冷冻电镜新研究:利用廉价技术制作高分辨率图像
- 全球首个商业化3D病理组织影像系统
- 科学家在太赫兹成像技术取得新突破:开发低成本单像素太赫兹相机成像速度提升了100倍以上
- 科学家开发一种新型矩阵超声成像方法极大提高了分辨率
- 科学家借助冷冻电镜获得了迄今最清晰的蛋白质图像
- 哈工大在新型生物光学显微成像技术方向取得重要进展
- 世界上最小的成像设备可对血管内部进行3D扫描
- 全球首个商业化3D病理组织影像系统
- 光声成像探索深层组织:韩国科研团队用镍基纳米粒子开发一种低成本光声成像方法
- 研究人员利用Mesolens新成像技术发现细菌生物膜中新弱点
- 新的PET/MRI方法精准定位慢性疼痛位置,改变治疗方式
- 基于人工智能AI的增强医学超声应用
- 研究人员利用自动3D神经映射解开复杂的大脑网络
- 新型光场显微镜高速记录大脑神经元活动和血流的快速动态变化
- 我科学家首次实现亚分子分辨的单分子光致荧光成像
- 大连化物所利用自由能差指导开发超分辨成像自闪荧光染料
- TinyArray成像仪:UCI科学家开发了低成本、精准COVID-19抗体检测平台
- 韩研究团队成功开发能够感知短波红外线的硅光传感器
- 俄罗斯科学家研发出一项产生红外光电探测器矩阵的新技术
- 中国科大实现肿瘤光热治疗和疗效实时成像评估
- 打破常规!利用CCD相机实现中红外成像
- 研究人员用高灵敏光声纳米探针实现分子水平非侵入性成像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 新的X射线显微镜技术可对密集神经回路全面成像为深入了解大脑结构开辟新途径
- 只要130元!人人用得起的实验室级机器人显微镜
- 合肥研究院研制出高场磁体中可旋转磁力显微镜
- 物理学家开发新型超高分辨率荧光显微镜
- 科学家开发开源光学工具箱几百欧元制造的显微镜可与商业显微镜媲美
- 深圳先进院等在双光子显微成像技术研发中取得进展
- 北大研究人员开发基于点击化学的膨胀显微成像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