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研究人员发现导致失明的新机制,为未来治疗方法打开大门
全世界每3000人中就有一人患有某种形式的遗传性视网膜营养不良,这是人群中发病率最高的罕见疾病之一。迄今为止,已发现了90个与视网膜色素变性相关的基因,但有超过300个基因可以影响视力。能够对患者进行良好的遗传诊断并识别导致疾病的基因至关重要。

研究找到治疗视网膜色素变性新途径
陆军军医大学西南医院眼科徐海伟教授团队联合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谷战军教授研究发现,富勒醇可保护变性视网膜小鼠模型的感光细胞,对治疗视网膜色素变性(RP)有明显效果,该研究为此类致盲性眼病的治疗提供了新的理论依据和潜在候选药物。相关研究成果近日发表在《Small》上。

科学家发现这种实验药物可减缓糖尿病患者视力丧失及视网膜损伤
威尔默眼科研究所 (Wilmer Eye Institute) 和约翰霍普金斯医学中心 (John Hopkins Medicine) 的一组科学家发表了一种实验药物的证据,该药物可以预防或减缓糖尿病患者的视力丧失。

科学家使用新的基因编辑技术使小鼠恢复视力
视网膜色素变性症是人类失明的主要原因之一。中国的研究人员成功地恢复了患有视网膜色素变性症的小鼠的视力。该研究将于3月17日发表在《实验医学杂志》上。该研究使用一种新型的、高度通用的CRISPR基因组编辑技术,有潜力纠正各种导致疾病的遗传突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