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生命科学与医学部王育才教授和蒋为副教授团队,利用自主研发的多层次活体显微成像技术,首次明确指出,肿瘤血管外侧存在一层致密的基底膜结构,该结构严重阻碍了纳米药物的血管外渗透能力,导致纳米药物在肿瘤血管外形成“血池”样的积累。
近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生命科学与医学部王育才教授和蒋为副教授团队,利用自主研发的多层次活体显微成像技术,首次明确指出,肿瘤血管外侧存在一层致密的基底膜结构,该结构严重阻碍了纳米药物的血管外渗透能力,导致纳米药物在肿瘤血管外形成“血池”样的积累。
香港大学李嘉诚医学院(港大医学院)的研究团队研发了包载有甲状腺素(Thyroid hormone, TH) 的纳米粒,经过脂肪靶向多肽的修饰后,可选择性将TH输送到脂肪组织,解决全身递送TH带来的严重副作用,有望推动肥胖及其并发症的治疗发展。
叶酸受体在多种人类肿瘤细胞上高表达,而在正常细胞上低表达,利用叶酸分子识别叶酸受体,进而实现肿瘤药物靶向递送,是药物递送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过去的数十年,利用叶酸介导药物靶向递送研究层出不穷,并有多项成果进入临床试验阶段,但至今无一例基于叶酸介导的靶向药物获批应用于临床。
化疗是临床上常用的肿瘤治疗方式,但是单分子化疗药物生物利用度低、治疗副作用大,给患者身心及其家庭带来负担。利用纳米技术将单分子化疗药物制备成纳米药物,可实现化疗药物肿瘤靶向和可控释放,从而改善治疗效果并降低毒副作用,有利于实现高效低毒化疗。
以色列特拉维夫大学日前表示,该校研究团队设计出用于皮肤黑色素瘤治疗的纳米载体药物系统。研究人员认为,该系统有潜力扩展到多种疾病的治疗。相关论文在最近的《先进疗法》期刊作为封面文章发布。
近日,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多学科中心纳米药物与安全性研究组副研究员李娟与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教授孟幻合作在胰腺癌治疗的纳米药物研究领域取得重要进展
近日,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材料所喻学锋团队与深圳先进院医药所、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等团队合作,制备出可穿透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粘液屏障的黑磷纳米药物控释载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