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团队在自愈合离子皮肤领域取得进展
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研究员朱锦团队基于多年的自愈合材料和电子皮肤的研发经验同时与韩国汉阳大学教授Do Hwan Kim团队、韩国忠南大学教授Kyung Jin Lee团队合作,开发出一种超灵敏且可自修复的离子皮肤。
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研究员朱锦团队基于多年的自愈合材料和电子皮肤的研发经验同时与韩国汉阳大学教授Do Hwan Kim团队、韩国忠南大学教授Kyung Jin Lee团队合作,开发出一种超灵敏且可自修复的离子皮肤。
中科院合肥研究院强磁场中心王俊峰研究员和福州大学张腾教授合作,依托稳态强磁场实验装置,制备出纳米级硼酸盐生物活性玻璃,不仅大大降低了硼酸盐生物玻璃的生物毒性,提高了玻璃的生物兼容性,并且显著促进了硼酸盐生物玻璃对皮肤修复的效果,有望成为下一代皮肤伤口修复敷料。相关成果日前发表在《化学工程杂志》国际期刊上。
皮肤修复的方式接近于一个奇迹。有一天,你有一个大伤口,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伤口会慢慢地自我愈合。皮肤是如何实现这样一个惊人的过程的?这一点多年来一直让各地的研究人员感到困惑。
俄罗斯托木斯克理工大学(TPU)科学家研制出一种可使骨骼、皮肤和神经组织有效再生的新型材料。据作者介绍,该技术可使压电聚合物具有现代修复医学所要求的新特性。研究结果发表在《Applied Materials Today》杂志上。
华盛顿州立大学研究人员发现一种新遗传因子,可使成年皮肤像新生婴儿的皮肤一样自我修复老化皮肤。新发现对更好地治疗皮肤伤口以及预防皮肤的某些老化过程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