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工程院院士、深圳大学教授谢和平团队与东方电气集团团队合作,首次实现海上风电可再生能源和海水直接电解制氢一体化,并在大海中利用海上风电驱动海水制氢,制氢纯度达到99.9%至99.99%区间。
中国工程院院士、深圳大学教授谢和平团队与东方电气集团团队合作,首次实现海上风电可再生能源和海水直接电解制氢一体化,并在大海中利用海上风电驱动海水制氢,制氢纯度达到99.9%至99.99%区间。
为此,澳大利亚研究人员开发出一种便宜、节能的海水制氢新方法,可将海水直接分解成氢气和氧气,省去海水淡化这一步骤,从而节省了成本,减少了能源消耗和碳排放,向“绿色”氢工业迈出了关键一步。相关研究近日发表于Small。
澳大利亚皇家墨尔本理工大学研究人员开发出一种新方法,可直接将海水分解成氢气和氧气,而无需脱盐。最新从海水中直接制取氢气的方法简单、可扩展,且比目前市场上的任何“绿氢”生产方法都更具成本效益。相关研究论文刊发于最近的《SMALL》杂志,朝真正可行的绿氢工业迈出了关键一步。
近年来,氢作为一种潜在的清洁能源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因为它燃烧时不会产生破坏气候的排放物。然而,传统的氢气生产方法具有大量的碳足迹,而更清洁的方法价格昂贵且技术复杂。一种新型催化剂提供了一种更经济的海水制氢方法。
9月29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燃料电池系统科学与工程研究中心研制的兆瓦级质子交换膜(PEM)水电解制氢系统,在国网安徽公司氢综合利用站实现满功率运行。经国网安徽公司组织的专家现场测试,该系统额定产氢220Nm3/h,峰值产氢达到275Nm3/h。
西门子Gamesa公司和西门子能源公司正在联手开发一种创新的解决方案,将电解器完全集成到海上风力涡轮机中,作为一个单一的同步系统,直接生产绿色氢气。两家公司打算在2025/2026年前提供完全集成的海上风能制氢系统解决方案的全面海上演示。
西班牙的研究人员开发出了在低温(<250℃)下,通过微波引发的固态离子材料氧化还原活化为媒介的水电解法,无需接触电极就能生产氢气。有关微波诱导的低温电解法制氢技术的论文发表在《自然能源》上。
韩国开发了一种比现有催化剂效率高20倍的制氢催化剂。KAIST(THE KAIST)材料科学与工程jeongyeonsik教授和韩国科学技术学院(KIST)jinyoung博士研究人员合作开发了三维纳米催化剂材料技术,比传统催化剂制氢效率高出20倍以上。研究结果在国际学术期刊“自然通讯”上发表。
宾州州立大学的一个研究小组将净水技术整合到一种新的概念设计中,用于海水制氢。这种用于“海水分离”的新方法可以更轻松地将风能和太阳能转化为可存储的便携式可再生氢燃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