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科学家开发新制造工艺实现有机半导体薄膜精确控制
有机半导体材料由于其优异的光电特性,在光电子器件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近年来,研究者一直在探索如何生产出性能可控的有机半导体薄膜,以实现对光电元件性能的精确调控。
有机半导体材料由于其优异的光电特性,在光电子器件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近年来,研究者一直在探索如何生产出性能可控的有机半导体薄膜,以实现对光电元件性能的精确调控。
有机半导体是一种碳基材料,它兼具光电特性和简单的制造工艺,并可通过改变化学结构进行调整。有机半导体已成功用于制造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现已广泛应用于手机显示屏和电视机)、太阳能电池、晶体管和传感器。然而,制造电驱动有机半导体激光器却非常具有挑战性。之所以困难,是因为有机半导体通常只能支持较低的电流密度,注入的电荷和三聚体会产生大量吸收,而且接触还会造成额外的损耗。总之,向增益介质注入电荷会导致不可容忍的损耗。
近期,中国科学院大学(以下简称“国科大”)材料科学与光电技术学院黄辉教授研究团队在三线态有机半导体材料的光电和生物等应用领域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科研进展,提出了新的材料设计思想和方法。
据德国亥姆霍兹柏林材料与能源研究中心(HZB)官网报道,该研究机构与柏林洪堡大学的研究人员开发出一种属于氮化碳族的新材料,它是一种新型有机半导体材料:三嗪基石墨相氮化碳(TGCN)。可以高度适应光电子学应用的半导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