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弗劳恩霍夫高频物理和雷达技术研究所(FHR)与欧盟FITNESS项目的六个合作伙伴合作开发了一种具有高度集成电子设备的扁平超表面天线,这种超表面天线就像自适应智能皮肤一样覆盖在机器人上,使得配备超表面天线的机器人将能够更准确地扫描近场环境,并更有效地与远场基站进行有效地通信。
弗劳恩霍夫高频物理和雷达技术研究所(FHR)与欧盟FITNESS项目的六个合作伙伴合作开发了一种具有高度集成电子设备的扁平超表面天线,这种超表面天线就像自适应智能皮肤一样覆盖在机器人上,使得配备超表面天线的机器人将能够更准确地扫描近场环境,并更有效地与远场基站进行有效地通信。
皮肤不仅保护我们免受外界侵害,还能向我们传达健康信息。如果皮肤能更加智能,不仅感知基本的舒适需求,还能精确监测血糖、心率等关键健康指标,这将是医疗领域的革命性突破。正是基于这样的设想,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的研究团队最近研发了一种创新的粘合传感装置,它能像第二层皮肤一样紧密贴合人体,实时监控佩戴者的健康状态。
随着机器人在全球范围内不断出现,它们也成为太空探索的重要角色。这要求机器与人类良好合作,同时还能够承受太空环境的严酷条件,如辐射、低气压和剧烈的温度波动。丹麦技术研究所(DTI)已被欧洲航天局(ESA)选中,为太空机器人手臂设计智能皮肤。
奥地利格拉茨大学研究员Anna Maria Coclite为机器人和假肢设备开发了一种智能皮肤,可以同时感应压力、湿度和温度,赋予类人机器与自然皮肤相似的感觉。
未来的元宇宙会有触觉交互?扎克伯格宣布了一款新型电子皮肤。Meta 的人工智能研究人员与卡内基梅隆大学的科学家一起创造了一种厚度不到 3 毫米的可变形塑料“皮肤”ReSkin。
人造智能皮肤是指能够模仿或增强人体皮肤功能的柔性功能元器件,在健康监测、人机交互、增强现实、义肢和仿生机器人等领域有重要应用。柔性电子学在人造智能皮肤设计方面已取得进展,而以光子作为信号载体的柔性光子学具有非侵入性、超灵敏性、无电磁干扰,以及并行处理等优点,有望进一步推进人造智能皮肤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