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大新材料学院在锂电池锰基尖晶石正极材料方面取得进展
正极材料通常被认为是决定锂离子电池性能的决定性因素。理想情况下,正极应在较宽的工作温度范围内提供高比容量、高工作电压、低成本、优越的安全性和长循环寿命,以满足要求诸如混合动力汽车、嵌入式混合动力汽车和纯电动汽车等应用的要求。

清华研究团队在锂电池电解液领域研究取得重要进展
锂离子电池在促进社会发展智能化、便携化、多元化进程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极大地提高人类生活质量。2019年诺贝尔化学奖被授予了三位锂离子电池技术研发科学家。但由于理论能量密度瓶颈的限制,传统的锂离子电池技术很难满足未来社会发展的需求。发展基于金属锂负极的下一代锂电池技术是未来高比能电池体系构建的终极选择。

超高能量密度无阳极锂电池
黄炳照教授带领台湾科技大学可持续能源发展中心团队,长期发展电池与燃料电池材料。近期通过电解液与人工固态电解质界面的工程,发展无阳极锂电池,一种无需阳极材料的电池,此电池中的正极含有锂离子材料,在充电过程中,锂离子会离开正极,经由电解液,以锂金属形态沉积于负极电流收集器,成为一薄膜锂电池。这种电池因这样独特的设计,可提供高能量密度约为400 Wh/kg或1200 Wh/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