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两项独立的研究中,研究人员报告了能够制造出功率转换效能超过30%的高性能钙钛矿-硅串联太阳能电池的新方法。硅太阳能电池是最常用的光伏 (PV) 技术,该电池正在迅速接近功率转换效率 (PCE) 为 29% 的理论上限。提高太阳能电池效率的一种方法是优化可转化为能量的太阳光谱。这可以通过将两种或多种互连的光活性材料堆叠到某单个装置中而得以实现,从而提高对太阳能的收集。
在两项独立的研究中,研究人员报告了能够制造出功率转换效能超过30%的高性能钙钛矿-硅串联太阳能电池的新方法。硅太阳能电池是最常用的光伏 (PV) 技术,该电池正在迅速接近功率转换效率 (PCE) 为 29% 的理论上限。提高太阳能电池效率的一种方法是优化可转化为能量的太阳光谱。这可以通过将两种或多种互连的光活性材料堆叠到某单个装置中而得以实现,从而提高对太阳能的收集。
一家由比尔盖茨支持的公司旨在将钙钛矿面板商业化,以使太阳能变得极具可行性。CubicPV 总部位于马萨诸塞州和得克萨斯州,得到盖茨的 Breakthrough Energy Ventures 的支持。
据德国亥姆霍兹国家研究中心网站消息,由硅底部电池和钙钛矿顶部电池组成的叠层太阳能电池效率的世界纪录再次在亥姆霍兹柏林中心(HZB)刷新, 新型串联太阳能电池将 32.5% 的太阳辐射转化为电能,欧洲太阳能测试装置 (ESTI) 测量了串联电池并正式确认了该记录。
多伦多工程大学、西北大学和托莱多大学之间的合作产生了一种全钙钛矿串联太阳能电池,具有极高的效率和创纪录的电压。该原型设备展示了这种新兴光伏技术克服与传统硅太阳能电池相关的关键限制的潜力,同时还提供了更低的制造成本。
隶属于 UNIST 的一个研究小组成功地在钙钛矿-硅串联太阳能电池中实现了 23.50% 的功率转换效率 (PEC),该电池采用特殊的纹理抗反射涂层 (ARC) 聚合物薄膜制成。据研究团队介绍,带有ARC膜的设备PCE持续120小时,保持其初始值的91%。
据媒体报道,近期,钙钛矿串联光伏电池转换效率屡创新高。日前,洛桑联邦理工学院(EPFL)和瑞士电子与微技术中心(CSEM)共同创造了钙钛矿-硅串联太阳能电池新的转化率世界纪录,达到31.3%。这项新纪录使该技术超越了单独使用硅的上限,另外,它使用的还是低成本和可扩展的材料。
Q CELLS 是太阳能、储能、下游项目业务和能源零售领域著名的整体能源解决方案提供商,与柏林亥姆霍兹中心的研究人员合作,使用基于Q.ANTUM的硅底电池和基于钙钛矿的顶部电池,创造了串联太阳能电池效率28.7%的新世界纪录。
今天的太阳能电池组件主要由硅制成,人们已经进一步提高了其效率。但自2008年以来,“金属卤化物钙钛矿”这一材料已成为研究重点:这些半导体化合物能很好地将太阳光转化为电能,而且仍有很大的改进空间。此外,它们可以与硅太阳能电池结合成串联太阳能电池,更有效地利用太阳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