氨作为氢载体:德日合作研发用于能源转型的新型综合反应堆技术
绿氢制氨是一种具有很高经济潜力的能源载体,可用作化学基础材料、船舶燃料或固定发电。未来德国将从太阳能和风能资源丰富的地区大规模进口。德国联邦教研部 (BMBF) 资助的 PICASO 项目(过程强化和先进催化氨可持续优化过程)于 2022 年 8 月 1 日启动。在“PICASO”项目中,德国弗劳恩霍夫太阳能系统研究所(ISE)、乌尔姆大学和日本福岛可再生能源研究所 (FREA-AIST) 正在研究一种新型的由电力转换成氨 (PtA) 可持续合成氨的工艺。
氨作为氢载体有可能对能源转变做出重大贡献。弗劳恩霍夫太阳能系统研究所氢技术负责人 Christopher Hebling 解释说:“在阳光充足、多风但偏远的地区,例如在北非沙漠,也可以用绿氢和氮生产氨。为了运输到欧洲,通常通过船运,能源载体采用液化形式。我们正在开发一种集成反应堆技术动态操作策略,可以在波动的可再生能源条件下运行。”
与传统的 Haber-Bosch 工艺相比,由于基于电解的绿氢的高纯度,PtA 工艺允许使用更具活性的合成催化剂。对于该项目,日本合作伙伴 FREA-AIST 开发了一种新型钌催化剂,该催化剂能够在温度低于 400°C 和压力低于 80 bar 的更温和的工艺条件下进行合成。
此外,弗劳恩霍夫太阳能系统研究所和乌尔姆大学正在研究氨的集成分离:氨的反应和分离在集成反应器中就地进行。这样可以减小操作压力,并且可以避免未反应的原料气的再循环。由于压缩机和热交换器是传统合成氨的最大成本驱动因素,占投资成本的 90%,因此这些改进为灵活的氨生产工厂的经济效益提供了巨大的潜力,这些工厂也可用于偏远地区。这意味着不再需要复杂的基础设施,并且可以以更小规模生产氨。获 取 更多前沿科技 研究 进展访问:https://byteclicks.com
在该项目中,已经开始将新的 PtA 概念从实验室转移到中试工厂规模开展试验。乌尔姆大学研究重点还是实验室规模,但在弗劳恩霍夫太阳能系统研究所技术中心进行了大量的实验研究。除了技术演示,合作伙伴还希望证明创新、灵活的 PtA 工艺与传统工艺相比具有经济竞争力。
与传统工艺相比,该工艺可减少 95% 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对 PICASO 工艺的模拟分析还显示,与传统的 Haber-Bosch 工艺相比,其节能潜力为 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