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望角:让你的每次点击都有价值:byteclicks.com | 搜索引擎正在被AI污染信息源,中文优质信息越来越少了 |

能源电池安全新突破:中国团队研发无损植入式智能传感系统

近年来,随着能源电池技术的快速发展,其安全问题日益受到关注。传统的外部传感技术难以精准识别电池内部早期风险信号,而现有的植入式传感方案又存在破坏电池密封结构、信号传输受限、稳定性不足等问题。针对这些技术瓶颈,北京理工大学陈浩森教授团队经过10余年攻关,成功研制出一种电池单体无损植入式智能传感系统,相关成果发表于国际顶级期刊《自然》。

技术突破:四大核心优势

该团队提出的“中国方案”具有以下创新特点:

  1. 耐腐感知“测得准”:采用50微米薄膜耐腐蚀传感器,解决了电化学环境与传感器寿命之间的矛盾。
  2. 无损植入“埋得进”:开发兼容工业制造流程的植入工艺,确保电池长期稳定服役。
  3. 跨屏传输“传得出”:通过微型通信芯片实现信号高效传输,突破电池外壳电磁屏蔽的限制。
  4. 智能预警“用得好”:基于长期监测数据构建分析模型,可早期预警电池内部失效风险。

应用效果:安全性与稳定性双提升

在商用100Ah方形磷酸铁锂电池中,该传感系统表现出超低功耗高稳定性

  • 集成传感系统的电池在1000次循环后,容量保持率达93.74%。
  • 通过内部应变信号精准定位电极断裂位置。
  • 结合温度传感和内短路触发技术,可提前识别异常信号,显著提升安全性。

未来展望:从科研工具到本质安全电池

团队计划进一步推动技术落地:

  1. 开发专用科学仪器:为电池内部机制研究提供无损检测工具。
  2. 构建“数字孪生电池”:结合多尺度仿真软件,实现电池状态精准预测。
  3. 制造“本质安全电池”:融合智能传感与AI算法,实现“早预警、早处置”的安全目标。

这一成果有望加速智能传感技术在储能电站、电动汽车等领域的应用,推动能源电池行业的本质安全进程。

上一篇:

下一篇: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