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望角:让你的每次点击都有价值:byteclicks.com | 搜索引擎正在被AI污染信息源,中文优质信息越来越少了 |

小尺寸大能量,铁电电容器迎来逆袭?新研究揭示能量密度飙升19倍

在当今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人们对能源存储技术的需求日益增长,尤其在便携式设备、电动汽车和可再生能源系统等领域,高效能、快速响应的储能装置成为科研攻关的重要方向。传统的静电电容器虽已在众多应用场景中扮演重要角色,但为了满足不断提升的性能需求,科研界一直在寻找能显著提升电容器储能效率和容量的新型材料与结构。近年来,铁电材料因其独特的性质备受关注,理论上可大幅度提高电容器的储能表现,然而由于其内在的能量损失问题,实际应用上遭遇瓶颈。

华盛顿大学麦凯维工程学院的研究人员最近取得了重要突破,他们在研发高效能铁电电容器方面迈出了关键一步。这项研究成果于4月18日在知名期刊《科学》上发表,揭示了一种结合2D与3D结构的新颖方法,有望显著提升电容器的储能效率和容量,解决铁电电容器长期存在的储能损耗问题。

铁电电容器因其潜在的高储能优势而在各类现代设备如智能手机、笔记本电脑及医疗、工业设备中具有广泛应用前景,但过去受制于显著的能量损失问题,实际效能受限。针对这个问题,研究团队创新性地设计了一种混合结构。

研究团队采用原子级薄的二维(2D)材料和三维(3D)材料相互堆叠的方式构建电容器核心部分。具体来说,他们在一个外部2D层中间插入了一个狭长的3D核心,进而形成了厚度仅为约30纳米的独特堆栈结构,这比一般病毒粒子还要薄得多。

这个精心设计的2D/3D/2D异质结构成功实现了导电性和非导电性的平衡,在半导体材料中展现出最佳的电性能储能效果。通过这种方法,他们制造出的电容器的能量密度达到了市售铁电电容器的19倍,并且实现了超过90%的超高效率,这是前所未有的突破。

研究团队发现,通过微调材料结构中的微观间隙,可以有效调控介电弛豫时间,这是一种决定电荷耗散速度的关键参数。这种全新的物理现象使得他们能够操控介电材料,使其避免过快极化而导致的充电能力丧失。

研究人员强调,他们创造的这种新型电子材料为未来优化超快充电和高能量密度电容器奠定了基础。尽管尚未达到理论上的最佳状态,但他们已领先于当前其他实验室的工作水平。下一步,研究团队计划进一步改进这种材料结构,以满足包括电动汽车在内的大型电子产品以及其他绿色技术领域对快速高效充电、放电以及极高能量密度的需求。

此项研究的成果不仅对智能手机、笔记本电脑和医疗设备等行业产生积极影响,尤其在电动汽车的功率管理、充电设施等方面具有革命性的意义。快速高效的充放电性能对于推动这些关键技术的发展至关重要。

上一篇:

下一篇: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