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变物联网游戏规则:热电转换技术为可持续能源供应铺平道路
当我们展望未来,我们的目光常常投向那些蕴含巨大潜力的新兴技术,寻求它们如何能够影响和改善我们的生活。在这个追求创新和效率的时代,物联网(IoT)无疑是最受瞩目的技术之一。随着全球数字化转型的加速,物联网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从智能家居到工业自动化,再到健康监测系统,其应用范围广泛。但是,物联网技术的广泛应用也带来了一系列挑战,尤其是在能源供应方面。如何为数以亿计的设备提供持续且可持续的能源,成为了推动物联网发展的关键。解决这一难题需要创新思维和突破性技术的结合。
在不远的将来,我们可以想象一个交通信号灯和汽车进行无缝通信的世界,通过同步的节奏优化交通流量。这就是物联网(IoT)的承诺。
物联网是一个物体与周围环境互动并通过广阔的互联网进行通信的网络。随着全球人口的激增和技术的进步,一个关键问题出现了:什么将推动未来的数字环境?
当谈到可持续能源来源时,风能和太阳能是我们首先想到的,但在追求可持续能源的过程中,热能成为了一位新兴的“救星”。大阪大学研究团队最近在《自然通讯》上发表的一项清洁能源研究揭示了热电转换的巨大改进。而物联网可能是其潜在受益者之一。
物联网的大规模集成面临一个障碍:缺乏合适的能源供应。为了切实为物联网提供动力,我们需要本地和小规模能源解决方案。热电转换应运而生,这是一个利用微电子浪费的热量并将其转化为电能的过程。
然而,当前热电转换方法的效率对于实际应用来说还远远不够。这正是研究团队努力解决的主要挑战。
在这项研究工作中,研究人员展示了一个使用砷化镓的多子带二维电子气(2DEG)系统。这与传统的热电转换方法有所不同。 新研发的系统增强了从温度(热量)到电力的转换,提高了电子在其2D薄膜中的迁移率,这对于日常设备如半导体来说是一个变革者。
值得注意的是,与传统的2DEG系统相比,研究人员的热电转换功率因数提高了四倍。与其他技术(如谐振散射)相比,他们的方法被证明对热电转换非常有效。
这一突破的影响是深远的,特别是对于物联网的可持续电力需求。砷化镓衬底上的热电薄膜可能会彻底改变物联网应用,有可能为偏远地区的环境监测系统或用于医疗监测的可穿戴设备提供动力。
此外,新方法可以应用于任何基于元素的材料,为无数的实践应用打开了大门。
这项工作标志着在最大限度地发挥现代微电子领域热电发电潜力方面迈出了一大步,这是为物联网的需求量身定制的。
随着研究成果超越砷化镓,未来将带来充满希望的进步,物联网有望从这种创新方法中获得巨大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