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家开发高效稳定倒置式钙钛矿太阳能电池效率突破16.6%
倒置式钙钛矿太阳能电池是一种新型的太阳能电池结构,具有许多优点,如可忽略的滞后效应、易于制造、灵活性和良好的稳定性。最近的研究表明,倒置式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的性能正在不断提高。
倒置式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的研究正在不断取得进展,科研人员成功开发出了一种可用于倒置式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的新型材料,该材料在电池中表现出优异的效率和稳定性,有望在太阳能领域中发挥重要作用。
埃及中央冶金研究所(CMRDI)的科研人员使用硫氰酸银替代聚苯乙烯磺酸盐和硫氰酸铜,成功开发出了一种可用于倒置式钙钛矿太阳能电池(Inverted perovskite solar cells)的电洞传输层(HTL),并发现这种新的电洞传输层材料在电池中具有优异的效率和稳定性。
与使用聚苯乙烯磺酸盐和硫氰酸铜电洞传输层的太阳能电池相比,基于硫氰酸银的电池实现了16.6%的能量转换效率,开路电压1.14 mV,短路电流19mA/cm2,填充因子77.1%;而基于聚苯乙烯磺酸盐和硫氰酸铜的电池上述指标分别为15.11%、1.04V、18.17mA/cm2和80.37%。
科研人员表示,硫氰酸银可制成更高质量的无针孔钙钛矿薄膜,在相对湿度为48%的大气中运行500小时后仍能保持约80.9%的初始效率。这种低温、低成本的硫氰酸银太阳能电池生产方法操作简单,易于拓展。
有关研究成果发布在线上开放期刊《科学报告》(Scientific Reports)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