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望角:让你的每次点击都有价值:byteclicks.com | 搜索引擎正在被AI污染信息源,中文优质信息越来越少了 |

国内外地震开放数据资源

国内的地震开放科学数据

四川省甘孜州泸定县6.8级地震(20220905)科学数据应急响应

参考网址:http://www.ncdc.ac.cn/portal/emergency?eid=218f3226-1d37-4f35-ae22-35b57aa84e69

在四川省甘孜州泸定县6.8级地震发生后,国家冰川冻土沙漠科学数据中心(以下简称数据中心)第一时间启动应急响应,根据灾情,收集、制备基础地理数据、卫星遥感数据、冰川数据、地形数据等33个数据集共计93GB。已发布“四川省甘孜州泸定县6.8级地震(20220905)科学数据应急响应服务”系统,系统提供数据的可视化展示、互操作以及数据下载功能。

后续数据中心将继续进一步收集、整理震区各种数据资源并通过数据中心平台逐步发布,供相关应急、救援和研究部门使用。

国家地震科学数据中心

参考网址:https://data.earthquake.cn/

在财政部、科技部的大力支持下,地震科学数据共享工程于2002年正式启动。此后历经三年试点阶段、五年建设阶段和试运行阶段,初步建成了功能较为齐全、能够初步满足跨行业、多层次用户需求的地震科学数据共享服务系统。地震科学数据共享系统由国家中心、专业分中心和区域子网组成。目前,地震科学数据共享工程已建成1个国家地震科学数据共享中心、10个专业数据共享分中心和6个区域子网,初步形成面向社会公众和不同行业的地震科学数据共享、服务体系。地震科学数据共享系统由国家中心、专业分中心和区域子网组成。目前,地震科学数据共享工程已建成1个国家地震科学数据共享中心、10个专业数据共享分中心和6个区域子网,初步形成面向社会公众和不同行业的地震科学数据共享、服务体系。

中国科技资源共享网

参考网址:https://www.escience.org.cn/

中国科技资源共享网是科技部、财政部推动建设的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门户网站,其宗旨是充分运用现代技术,推动科技资源共享,促进全社会科技资源优化配置和高效利用,提高我国科技创新能力。共享网由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中心管理,建设、运行、维护单位为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信息技术中心。

平台中大型科研仪器中地震仪器336个,包括宽频带数字地震仪、频谱网络阻抗分析仪、地震电磁前兆监测流动站等;地震数据共有47个数据库、421个资源,包括2019年中国3.0级及以上正式地震目录数据集、2020年7月12日06时38分河北古冶5.0级地震中国台网震相数据集、2017年11月18日06时34分西藏米林6.9级地震中国台网震相数据集等。

中国地震科学实验场

参考网址:http://www.cses.ac.cn/

2018年5月12日至14日,汶川地震十周年国际研讨会暨第四届大陆地震国际研讨会在成都召开。王勇国务委员宣布启动中国地震科学实验场建设,开展基础性、前沿性研究,加快推进地震科学技术实现重大突破。

2017年,中国地震局联合科学技术部、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启动了《国家地震科技创新工程》,实施“透明地壳”、“解剖地震”、“韧性城乡”、“智慧服务”等4项科学计划。作为4项科学计划的重要平台,实验场广纳国内外和行业专业人才,合力推进地震科技创新发展,借助高分、综合、多维观测和超算模拟技术,着力破解大陆强震孕育环境、地震发生过程、地震致灾机理等主要科学问题。

作为一项“大科学”工程,实验场更加注重地震地质学、地球物理学、大地测量学和地球化学等基础观测能力建设,更加注重建立以分布式数据中心为基础的数据共享机制,建立地震科学实验场数据共享平台和深部探测数据中心,开放共享数据年报、卫星影像图、研讨会会议报告等各类数据和资源。

国家大型地震工程模拟研究设施项目

该项目位于天津大学北洋园校区,包括仿真中心和实验中心,由地震工程模拟试验系统、高性能计算与智能仿真系统、试验配套与共享服务系统的三大系统组成。这是我国地震工程领域首个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同时也是我国“新基建”中的创新基础设施,其建成后将成为目前世界最大、功能最强的重大工程抗震模拟研究设施,可为关键科学问题的突破提供有效研究手段,大幅提升我国防灾减灾科学技术原始创新能力和全社会减轻自然灾害风险的能力,为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和创新驱动发展提供高质量的开放共享服务,具有重大的科学技术与社会经济意义。

国外的地震开放科学数据

意大利加速度记录档案库ITACA

来源网址:https://itaca.mi.ingv.it/ItacaNet_32/#/home

ITACA(意大利加速度档案)是意大利加速度波形档案,主要由民防部(DPC)管理的国家加速度网络(RAN)和国家研究所管理的国家地震网络(RSN)获得地球物理和火山学(INGV)。该档案还提供来自不同机构管理的国际、区域或临时网络的数据。ITACA的目标是提供与意大利发生的中强地震事件相关的最完整的加速度记录集合。ITACA每年出版一次,保留以前的版本。

ITACA为用户提供了一个易于使用的网站来请求加速度记录和相关元数据,以及用于处理加速度信号的在线工具和可以选择一组与地震法规(NTC18和EC8)规定的或用户定义的频谱兼容的加速度图。

ITACA的主要特点是:

1)访问加速度数据和分析工具;

2)定期更新数据和元数据;

3)根据数字地震仪网络联盟(FDSN)的标准对波形和元数据进行标准化;

4)与其他数据集的数据互操作性以及与开源软件的兼容性;

5)ASCII或二进制ASDF格式的波形的可用性,与地震学和工程应用的计算代码兼容;

6)用户支持文档。

最新版本为ITACA3.2。包含54900多个波形,与2270个震级大于或等于3.0的地震事件相关,这些事件发生在1972-2021年期间,由大约1500个台站记录。ITACA3.2包含超过35000个由专家处理的优质波形。2022年1月1日之后的震级等于或大于4.0的意大利地震事件记录可在每天更新的工程强运动数据库(ESM)中获得。

太平洋地震工程研究中心

来源网址:https://peer.berkeley.edu/

太平洋地震工程研究中心(PEER)是一个多机构研究和教育中心,总部位于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来自20多所大学、几家咨询公司的研究人员以及各州和联邦政府机构的研究人员为研究项目做出了贡献,这些项目的重点是基于性能的地震工程,涉及的学科包括结构和岩土工程、地质学/地震学、生命线、交通、风险管理和公共政策。

NGA-East数据库(链接是外部的)构成稳定大陆地区(SRC)中最大的已处理记录的地面运动数据库。它是作为PEER协调的大型多学科研究项目的一部分而开发的。NGA-East数据库包括自1988年以来在北美中部和东部(CENA)地区记录的众多选定事件(M>2.5,距离高达1500公里)的二分量和三分量地面运动记录。该数据库包含来自81个地震事件和1379个记录站的29,000多条记录。该数据库包括周期为0.01至10秒的5%阻尼弹性振荡器的时间序列和伪谱加速度(PSA)。此外,NGA-East数据库包括处理过的地面运动的傅里叶振幅谱(FAS)。下载限制为每两周大约200条记录,每月400条。

新的NGA-West2数据库(链接是外部的)比旧数据库大六倍,并且新的在线工具也添加了新功能。太平洋地震工程研究中心(PEER)地震动数据库包括在全球范围内记录的大量地震动,这些地震动记录在活跃构造状态下的浅地壳地震。该数据库拥有最全面的元数据集之一,包括不同的距离测量、各种场地特征和地震源数据。

自发布以来,PEER Ground Motion数据库已被证明在地震相关学科的工程师中非常受欢迎,他们越来越多地使用它来选择和修改记录,以分析建筑物、桥梁和其他设施的计算机模型。该数据库现在被引用为建筑抗震安全委员会NEHRP推荐规定的最新修订版中地震动记录的主要来源。

欧洲地震灾害合作计划数据库

参考网址:https://diss.ingv.it/data

DISS是一个地理参考资料库,包含构造、断层和古地震学信息,明确致力于但不限于在区域和国家尺度上评估地震灾害的潜在应用。它代表3D中的故障、它的所有记录都是完全参数化的,它趋于完整性。主要提供意大利及周边地区 5.5 级以上地震的潜在震源汇编。

DISS的核心对象是:

  • 单个震源,矩形断层平面的简化和三维表示。假设单个地震源在破裂长度/宽度和预期震级方面表现出“特征”行为。
  • 复合发震源,地壳断层的简化和三维表示,其中包含无法单独识别的未指定数量的发震源。复合发震源与一组特定的地震或地震分布无关。
  • 有争议的发震源是一种活动断层,在文献中已将其作为潜在的发震源提出,但被认为不够可靠或无法限制其参数以使其包含在任何其他类别中。
  • 俯冲带,复杂俯冲系统的简化和三维重建。它主要由俯冲板片的深度等值线表示。与复合震源一样,俯冲带与一组特定的地震或地震分布无关。

所有版本均可免费下载。这些数据以各种桌面 GIS 格式和“kmz”文件的形式提供。任何单个版本的信息的持久性仅适用于参数数据。提供可下载的文件是为了确保可重复性以及确保使用任何先前版本的数据库的应用程序的兼容性。已为每个版本创建了一个持久标识符 (DOI),并附有更新和修订的详细说明每次连续发布。

重大地震数据集OPEN DATA PROGRAM

来源网址:https://www.maxar.com/open-data

Maxar的“OPEN DATA PROGRAM”项目发布针对特定突发重大危机事件的公开数据,通过在灾难发生时提供最准确的数据和分析来支持地理空间社区。当危机发生时,Maxar致力于通过提供关键和可操作的信息来支持人道主义社区,以协助响应工作相关图像和众包图层在知识共享4.0许可下发布到公共领域,允许用户快速使用并轻松与现有的人道主义响应技术集成。

Maxar还提供了美国政府用于国家安全和确保地面部队安全的90%的基础地理空间情报。

OpenSees-地震工程模拟的开放系统

来源网址:https://peer.berkeley.edu/opensees

OpenSees是一个软件框架,用于开发应用程序以模拟结构和岩土系统在地震中的性能,旨在通过开源开发改进地震工程中的建模和计算模拟,由美国太平洋地震工程研究中心(PEER)赞助开发。PEER计划的核心是对模拟模型和计算方法的新研究,以评估结构和岩土系统的性能。PEER打破了传统方法和软件开发协议的障碍,通过开发开源、面向对象的软件框架,在地震工程界开辟了一种全新的方法。

除了钢筋混凝土结构、浅层和深层地基以及可液化土壤的改进模型外,OpenSees旨在利用数据库、可靠性方法、科学可视化和高端计算方面的最新发展。

OpenSRA-天然气储存和管道系统的基于性能的地震工程评估工具

来源网址:https://peer.berkeley.edu/opensra

“天然气储存和管道系统的基于性能的地震工程评估工具”项目(以下简称“OpenSRA项目”)是由PEER联合劳伦斯伯克利国家实验室(LBNL)等机构开发的一项开源地震风险评估工具。

在OpenSRA项目中,有七个小组开展研究,每个小组针对特定的研究领域和专业知识,并与其他研究小组合作。主要研究内容包括:

  • 软件开发 – 开源地震风险评估 (OpenSRA) 软件
  • 故障位移 – 故障位移危险
  • 液化和滑坡 – 增强的区域液化和地面变形
  • 井和盖层 – 井和盖层的地震响应
  • 地表基础设施 – 管道和储气库地面基础设施的地震响应
  • 传感技术 – 井和管道连接性能的智能天然气基础设施传感
  • 脆弱性发展

日本K-NET和KiK-net强震观测网络

来源网址:https://www.kyoshin.bosai.go.jp/kyoshin/docs/overview_kyoshin_en.shtml

K-NET(Kyoshin网络)是日本的全国性强震观测网络,由1000多个观测站组成,每20公里均匀分布在日本境内。自1996年6月起,K-NET由美国国家地球科学与抗灾力研究所(NIED)运营。在每个K-NET台站,都在地面上安装了一台地震仪,并配备标准化的观测设施。

KiK-net(Kiban Kyoshin Network)是一个强震地震仪网络,它由安装在钻孔中的成对地震仪与高灵敏度地震仪(Hi-net)以及地面上组成,部署在日本全国约700个地点。NIED在“地震研究促进总部”指导的“地震研究基础调查和观测计划”下构建了KiK-net。

K-NET和KiK-net记录的强运动数据会实时传送至位于筑波的NIED数据管理中心。公众可以在网站上(https://www.kyoshin.bosai.go.jp/kyoshin/docs/overview_kyoshin_en.shtml)获取到观察到的强运动数据,以及K-NET站勘探的土壤条件数据以及在KiK-net站钻孔获得的地质和地球物理数据。

上一篇:

下一篇: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