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启氢能在交通、工业、建筑、储能领域多场景应用
氢能,驶向“双碳”彼岸的绿色巨轮。
作为清洁零碳的未来能源,氢能正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并正在全球引发一场能源革命,当前各主要经济体均相继推出了氢能发展战略、规划政策和重大项目。中国具备发展氢能的诸多先天优势,包括可再生能源资源丰富创造氢能供给优势、应用场景多元化创造氢能需求优势、基础设施建设创造氢能输配优势等,在中国提出2030年前碳达峰和2060年碳中和目标后,氢能因具有推动能源转型、助力深度脱碳、保障能源安全等特点,获得的关注也与日俱增,产业发展方向确定且坚定。
2021年是中国氢能产业规模示范元年。在政策推动之下,氢能产业发展高歌猛进。2021年,中国氢气产量继续保持高速增长势头。根据中国氢能联盟数据,中国氢气总产量达3500万吨左右,位居全球第一;可再生能源制氢受到更多关注,中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电解槽增量市场;中国碳达峰碳中和“1+N”相关文件发布、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城市群等行动陆续启动,从国家到地方支持氢能发展的政策频出,氢能进入产业化提速阶段。同时,氢能也备受上市公司和资本市场的关注,超百家上市公司已经布局氢能相关产业,根据相关统计,全年氢能产业投资总金额超3100亿元。
展望2022年,氢能有望迎来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氢燃料电池汽车在冬奥会上的卓越表现,以及全球最大的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城市群项目释放的政策红利,让氢能在交通领域的应用获得新的动能。一批氢冶金、氢化工示范项目的建设投产,也将有望迅速降低氢能供应链成本,惠及氢能在其他领域的推广应用。大型央企国企的积极布局,更是能够帮助氢能产业打通资金、基础设施等瓶颈约束。
为实现“双碳”目标,氢能的支撑作用必不可少,快速发展的同时仍需理性推进。目前氢能产业还存在技术、机制、资金、基础设施等短板,长期来看,还需要更完善的政策体系、更前沿的技术创新、更契合的应用场景、更合理的商业模式,共同促进氢能产业的规模化应用。面向2025年,应统筹协调各方资源,明确发展重点,充分利用政策、金融等工具,促进核心技术突破与基础设施完善,不断推进氢能规模化应用示范,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氢能发展路径和模式。
对此,本报告提出如下建议:
一、强化顶层设计
尽快明确氢气作为能源的基本定位;形成氢电互补协同的发展思路;加快推动氢能综合示范应用。
二、攻克核心技术
支持技术研发、产业化和关键基础设施建设;建设技术装备研发制造的评价检验体系;鼓励国产装备的商业化应用。
三、完善基础设施
加强政策创新、技术创新、装备创新和宣传引导。
四、经济政策支持
创新绿色债券政策,优化财政补贴政策,建立风险补偿机制。
相信随着氢能的规模化示范应用不断向交通、工业、建筑、储能等领域扩展,利好政策的不断支持,以及行业参与者的勠力同心、奋楫笃行,相关问题将会得到逐步解决,氢能在中国的发展会迎来更加美好广阔的明天。
氢能,犹如一艘绿色巨轮,正带着我们驶向“双碳”目标的彼岸。
报告下载 提取码: 6wi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