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跨国钢铁集团面临气候变化政策下的碳减排技术改造困局
据德国商报8月30日报道,2021年德国跨国钢铁集团蒂森·克虏伯遭遇了经营困境。它截至2021年第二季度的年销售额为246亿欧元,同比上年下降了11%。每吨钢的净收益仅为33欧元,远低于同行业竞争对手奥地利钢铁Voestalpine的207欧元和瑞典SSAB钢铁集团的191欧元。同时,蒂森·克虏伯钢铁多次谋求上德国股市或与同行业竞争公司合并甚至整体出售的计划均进展不顺利。究其原因,固然有设备技术陈旧、投资规划失败等经营不善的问题,但没有及时针对欧洲“碳中和”气候变化政策的碳减排要求开展技术改造也是其陷入困境的重要因素。
根据有关数据统计,钢铁制造业为煤炭等化石能源发电业以外的欧洲第二大碳排放行业。光是蒂森·克虏伯钢铁公司总部所在德国杜伊斯堡市每年就在这个行业上需要2000万吨碳排放量。越来越严格的气候变化环境政策使得当地用高炉技术制钢的高炉无法继续运行。虽然蒂森·克虏伯公司已经做出了取代高炉制钢技术的升级和改造安排,但按照其原有计划将于欧盟规定的2050年“碳中和”实现年份才能堪堪完成。而现实情况是,某些欧洲钢铁消费用户(如:汽车制造商)现在就已提出需要绿色制造(基于可再生能源如氢气等制造,而非煤炭等化石能源制造)的钢铁了,甚至宣称如果哪个钢厂提供不了绿色钢铁,就不再进它的货了。而在同行业中,市场上已经有雄心勃勃地准备于今年就开始提供不少数量绿色钢铁的竞争对手了。瑞典的SSAB钢铁公司于2021年8月宣布已经实现生产基于100%无化石燃烧技术的绿色钢铁。它主要采用了基于氢气发电,然后通过电弧锅炉制钢的技术。据它称,如果2025年全瑞典钢铁厂都能升级改造应用电弧锅炉技术制钢,瑞典全国的碳排放量有望下降10%。
因此,蒂森·克虏伯钢铁厂针对碳减排的生产技术改造目标时间(2050年)的确设置得太晚了。而且,对于德国资本市场,该集团的上市融资计划也由于缺乏短期内的绿色钢铁产品制造计划而遭遇了搁浅。越来越多的投资基金将把不认真重视自身产品如何符合气候变化政策的企业剔除于投资范围外。目前,蒂森·克虏伯已意识到了这个问题的严重性,并在董事会高层开始采取加速技术改造的有关计划安排,但这样的技术改造又需要一笔高达几十亿欧元的资金投入。因此,蒂森·克虏伯钢铁目前陷入了一个碳减排技术改造的困局。下一步,它打算通过合并或者出售的资本运作方式来解决这个困局,但目前看希望比较渺茫。获取更多前沿科技 研究进展 访问:https://byteclick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