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人员录制世界首个时空晶体视频
据德国马克斯普朗克智能系统研究所2月9日消息,该所研究团队(德国和波兰合作)成功录制了世界首个时空晶体(Raum-Zeit-Kristall)视频。此次时空晶体是在室温条件下从磁振子(Magnon)中产生的微米级周期模型。技术手段上,通过亥姆霍兹协会BESSY II电子储存环加速器中心的X射线扫描显微镜(Rasterröntgenmikroskops)科研人员对周期性磁化结构(Magnetisierungsstruktur)进行了录制。其研究课题”Real space observation of magnon interaction with driven space-time crystals”已经发表在顶级期刊《物理评论快报(Physical Review Letters)》。
晶体是固体,其原子或分子规则的排列成某种特定的结构。时空晶体概念类似,其不断重复的结构不但存在于空间,也包括时间。最小的组成部分处于不断运动中,在一定周期时间后重新对应原始的排列模式。美国物理学家诺奖获得者Frank Wilczek于2012年预测了时间晶体的存在,但最终发现是在2017年,当时的时空晶体结构仅为纳米级且是在零下250摄氏度低温下形成。因此,德波两国科研人员在室温条件下将相对较大的微米级时空晶体录制下来,是开创性的。同时令人振奋的是,科研人员证实,其时空晶体在与其他磁振子相遇时能够发生相互作用,这也是之前从未被试验证实过的。
课题成员之一Joachim Gräfe介绍,传统晶体有着非常广泛的应用领域,如果晶体不但能在空间上,同时也可以在时间上发生相互作用,则为人类提供了新的可能的应用维度。这在通信技术、雷达技术以及成像技术领域应用潜力巨大。获取更多前沿科技 研究访问:https://byteclicks.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