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型臭氧发生器可用于净水设备中

虽然臭氧常被用于处理厂等环境中的水消毒,但所需设备通常过于庞大,不适合在冷水机等小型电器中使用。然而,一种新型的小型化臭氧发生器可能将改变这种状况。
据说,它比氯气等化学物质更有效,但又不像这类添加剂,它不会影响水的味道和气味,另外,处理后的水里也不会有残留的臭氧。
换言之,臭氧不能像化学物质那样能够预先批量生产并储存起来以备往后使用。这就是微型臭氧发生器的用途所在。它是通过一个欧盟项目开发而出,该项目结合了来自三家德国企业合作伙伴的努力:弗劳恩霍夫硅技术研究所,弗劳恩霍夫独立公司Condias和Go Systemelektronik。
目前,该设备的雏形只有几立方厘米大小,可以放置在第三方供水设备的水流管道中。

生成器内的传感器芯片持续测量水的电导率、质量流量和温度。电导率决定了执行电解过程需要多少电流,流量决定了产生臭氧的速度,温度决定了需要多少臭氧,因为臭氧在高温下分解得更快。这种臭氧是由一个内置的电解池产生的,该电解池结合了一对金刚石涂层的硅电极。
“两个电极被一个离子传导分离膜隔开,”弗劳恩霍夫研究员Norman Laske解释说。”当在电极上施加电压时,水会通过电解过程分裂。由于电极上涂有金刚石层,这个过程首先形成羟基,然后反应主要形成臭氧(O3)以及氧气(O2)。”
臭氧继续流经蚀刻在电极上的微小缝隙,随后进入并处理流动的水。据估计,最终的商业化产品 — — 正在以Mikrozon的品牌名称销售 — — 应该能够每分钟处理多达6升(1.6美国加仑)的水。
你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 澳大利亚研究人员找到一种生物燃料废水净化简单方法
- 新气凝胶让水净化速度更快、成本更低
- 前沿综述:水污染控制专题
- 科学家创造一种新型纳米复合材料对工业界具有很大意义
- 废水变宝:提高生物燃料生产的商业可行性
- KIST研究团队用PET废瓶开发高效吸附材料去除水中抗生素
- 太阳能净水:研究人员开发基于细菌纤维素纳米复合材料的高效仿生分层太阳能蒸发器
- 激光蚀刻技术:解决全球水危机的有效方法
- 科学家受珊瑚虫启发创造出无线水生机器人未来或可用于净水、细胞运输等
- 韩国研究人员开发改善水质污染的纳米材料
- 阿贡国家实验室科学家发明了可自行清洁的滤水膜
- 俄罗斯科学家找到一种废水处理的简单方法
- 研究人员开发出新型污水清洁生物吸附剂,可处理污水中的石油
- “手提箱实验室”可以为数百万人提供更安全饮水和卫生设施的关键
- 美国西北大学新技术:通过一个手持式平台快速检测水质污染物
- 瑞士联邦材料科学实验室用螺旋藻净水,还可生产生物燃料
- 褶皱石墨烯片为高效净水提供了新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