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望角:让你的每次点击都有价值:byteclicks.com | 搜索引擎正在被AI污染信息源,中文优质信息越来越少了 |

低碳混凝土技术革新,实现粉煤灰高效利用

在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和资源循环利用的双重挑战下,皇家墨尔本理工大学(RMIT)的工程师们携手行业伙伴,开发出一种革命性的低碳混凝土模型,该模型不仅能够大幅提高粉煤灰的回收利用率,还能有效降低水泥用量,且随着时间推移,其性能表现卓越。

双倍粉煤灰回收,半数水泥减量

当前,全球每年产生过量的粉煤灰,尤其是在澳大利亚,它构成了约20%的废弃物总量,即便在可再生能源转型的背景下,未来数十年粉煤灰的供应仍将充足。与此同时,作为主要碳排放源之一的水泥生产,与日益增长的混凝土需求形成矛盾。RMIT团队迎难而上,通过创新技术,将粉煤灰在混凝土中的替代比例提升至前所未有的80%,远高于目前常见的40%水平,同时借助纳米添加剂改善混凝土化学性质,确保工程性能不受影响。

池灰重生:未被充分挖掘的资源

更为引人注目的是,该团队的研究还开辟了利用“池灰”这一低品质粉煤灰的新途径。池灰通常来源于发电厂的煤泥储存池,由于其特殊性质,过去在建筑行业中未得到充分利用。RMIT的研究证明,通过最小预处理,池灰可以作为水泥替代品,其性能与常规粉煤灰相当。这不仅为处理遍布澳大利亚乃至全球的数百万吨废弃灰烬提供了可能,还避免了潜在的环境风险,转化为宝贵的建设资源。

数字建模:预见低碳混凝土的未来

为确保新材料的长期可靠性,RMIT与北海道大学合作开发了一种先进的计算机建模技术,该技术能够预测新型混凝土混合物随时间推移的性能变化。这一基于物理的模型为工程师们提供了逆向工程和优化混凝土混合物的依据,揭示了各组成成分之间复杂的动态交互作用。通过超细纳米添加剂的应用,显著增强了混凝土的密度和致密性,进一步提升了材料性能。

这项技术的突破,不仅为低碳混凝土的广泛应用提供了科学依据,还标志着在基础设施设计和施工领域,数字辅助模拟技术迈出了关键一步。RMIT团队正努力增强地方政府和社区对新型低碳混凝土的信任,促使其在各类建设项目中得到采纳,为建设更加可持续的未来贡献力量。获取更多有价值信息 访问:https://byteclicks.com

相关研究

“宽范围替代率的多混合粉煤灰水泥体系的统一水化模型”发表在水泥和混凝土研究》上。   

“含有纳米二氧化硅的 HVFA 混凝土的耐硫酸盐和耐酸性”发表在建筑与建筑材料》杂志上。

“纳米工程高掺量粉煤灰混凝土的长期机械性能”发表在《建筑工程杂志》上。

上一篇:

下一篇: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