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常见的制冷剂显示出金属回收的前景
爱达荷国家实验室的研究人员开发了一种二甲醚驱动的分步结晶工艺,用于分离稀土元素和过渡金属。该工艺已成功应用于处理含稀土元素的永磁体浸出液,它是一种原子效率高、无试剂的分离方法。
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Nature Communications上。
使用约 5 bar 的压力,将溶剂溶解到水性系统中,以将所含的金属盐置换为固体沉淀物。在 20–31 °C 的不同温度下进行处理可以使富含镧系元素或富含过渡金属的产品结晶,单级溶质回收率高达 95.9%,分离因子高达 704。分离因子随溶液的增加而增加纯度,表明串联和并联环保溶液处理以净化水性物料流的可行性。
分级处理被证明能够进一步提高结晶产品的分离系数和纯度。结晶完成后,可在环境压力下高效回收溶剂。这种分离过程涉及低能量和试剂要求,并且不会产生废物。
与通常在数百摄氏度下进行的传统方法相比,二甲醚驱动过程使用的能量和压力要少得多。获 取 更多前沿科技 研究 进展访问:https://byteclicks.com

a描述实验装置的示意图,其中 DME 气体在高压下喷射到水溶液中,允许 DME 溶解到液体中。反应温度通过水浴控制,再循环通过齿轮泵进行,金属盐的结晶发生在成核支架上。b处理钐钴渗滤液过程中的实验装置照片。c工艺示意图描绘了 DME-FC 固液分离,然后进行气液分离以高效回收和再利用 DME。d来自渗滤液的 CoSO 4 FC 后的实验装置照片,显示 CoSO 4的可见变化浓度与成核支架上的晶体生长同时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