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家发现新物理现象有望将存储芯片容量提高1000倍
由UNIST能源与化学工程学院的李俊熙教授领导的研究小组提出了一种新的物理现象,该现象有望将指甲大小的存储芯片的存储容量提高1000倍。研究小组认为,这将为直接集成到硅技术中的最终致密的逐单元铁电开关设备提供意想不到的机会。
铁电随机存取存储器(FeRAM或FRAM)通过极化现象来存储信息,其中电偶极子(如铁电内部的NS磁场)被外部电场对准。
FeRAM已成为替代现有DRAM或闪存的下一代存储半导体,因为它速度更快,功耗更低,甚至在电源关闭后仍能保留存储的数据。但是,FeRAM的主要缺点之一是存储容量有限。
因此,为了增加其存储容量,有必要通过减小芯片尺寸来集成尽可能多的设备。对于铁电体,物理尺寸的减小导致极化现象的消失,该极化现象有助于将信息存储在铁电材料中。
这是因为铁电畴的形成(发生自发极化的微小区域)至少需要成千上万个原子。因此,当前对FRAM技术的研究集中在减小域大小的同时保持存储容量。

图1:比较当前(左)和新(右)FeRAM的示意图Lee教授及其研究小组发现,通过向称为铁电氧化Ha(HfO2)的半导体材料中添加一滴电荷,可以控制四个单独的原子来存储1位数据。
这项开创性的研究颠覆了现有的范例,该范例最多只能在数千个原子的组中存储1位数据。正确使用后,半导体存储器可以存储500 Tbit / cm2,是当前可用闪存芯片的1,000倍。
获取更多前沿科技信息访问:https://byteclicks.com
该研究小组希望,他们的发现将为开发半纳米制造工艺技术铺平道路,这对于半导体行业来说是一项开创性的成就,因为半导体行业已经面临着当前10纳米技术的极限。
Lee教授说:“能够在单个原子中存储数据的新技术是地球上最高级的存储技术,它不会分裂原子。预计该技术将有助于加速进一步缩小半导体尺寸的努力。”
Lee教授说:“ HfO2在当今的存储晶体管中很常用,通过应用这种技术,有望将数据存储容量扩大1000倍。”这项革命性发现已于2020年7月2日发表在《科学》杂志上。
能够在单个原子中存储数据的“科学”杂志已经发表了该论文,因此有望刺激半导体行业的飞跃性创新。最新发现还可能为开发半纳米制造工艺技术铺平道路,这对于半导体行业来说是一项开创性的成就,因为半导体行业目前正面临着10纳米制程工艺技术的极限。[半导体行业观察]
你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 基于蚕丝蛋白的高容量生物存储技术研究获进展
- 科学家开发石墨烯固态超级电容以满足日益增长能源存储需求
- 研究人员制造出一种基于铁电隧道结技术的新型存储器技术
- 光致变色铋配合物:新一代的光学存储材料
- 中国科大实现高性能可集成固态量子存储器
- 研究人员开发使用二维分层结构材料的存储设备有望加速下一代数据存储器件商业化进程
- 新一代数据存储技术通过国家新一代载人飞船进行太空试验
- 通过磁各向异性实现稳健的高性能数据存储,这对热辅助磁记录HAMR技术至关重要
- 节能服务器:数据存储2.0
- 研究人员揭示控制电子自旋方向新机制或实现更高密度更高效数据存储
- 科学家发明二维材料代替硅芯片存储数据,写入速度比现有技术快100倍
- 柔性晶体管存储器的最新进展
- 休斯敦大学发现一种新材料为下一代数据存储提供了新途径
- 三星发现全新半导体材料:内存、闪存迎来革命
- 科研人员大幅提高用于脉冲功率系统的陶瓷电容器储能密度
- 科学家推出快充超级电容技术
- 基于范德华异质结高性能器件应用的最新综述
- 新兴存储MRAM:磁阻式随机存取存储器商业化进程